孝媳奉粥
行孝譬如熬粥,得花工夫,得有耐心。
陳梅蘭悉心照顧中風的公公6年,一點一滴,就像伺候嬰兒那般貼心,她獲評“十大孝星”,榮譽的背后,藏著太多我們看不見的瑣瑣碎碎的堅持。
陳梅蘭6年如一日地照顧癱瘓的公公,被譽為“最美兒媳”
今天的溫陵新孝典,推送的是陳梅蘭的孝賢故事,細水長流,別有一番滋味。
天一亮,陳梅蘭就將公公背到客廳,讓他半躺在椅子上。不到半小時,公公就滑下來,她趕緊上前,將他抱起,重新靠在椅背上。中風6年的公公骨瘦如柴,可七八十斤的重量,著實讓陳梅蘭吃力。然而,這個動作,她重復了6年。
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龍蒼村,陳梅蘭是鄉親眼中的最美兒媳,2014年她被評為臺商投資區“十大孝星”。
為照顧老人的胃口,陳梅蘭現在最拿手的廚藝是熬粥,不知為啥,她熬的粥那么香,公婆就著清淡小菜,都吃得滿心歡喜。給公公喂飯,更是個技術活,得像伺候嬰兒一樣,把毛巾圍在脖子下方,一口一口來。老人時而有小脾氣了,覺得飯菜涼了燙了,一把推開飯碗,菜湯撒一地。陳梅蘭毫無怨言,默默收拾殘局,再把新盛的飯端過來。
“他是病人,是老人,我也會有老去的一天。”陳梅蘭說,把新盛的飯菜輕輕吹一吹,示意不燙了,老人就愿意吃了。
陳梅蘭26歲嫁到夫家,今年42歲了。公公2011年中風,幾近植物人。丈夫遠在廈門工作,每月抽空回家幾趟,這6年多時間里,日常家務重擔,都壓在了陳梅蘭一人肩上。
最焦心的,是2013年6月的幾天。公公病情加重,婆婆身體也出了狀況,陳梅蘭帶二老到泉州住院20天,公婆被安排在同一個病房,她一邊給婆婆端飯送湯,一邊又要為公公照看吊瓶打針、喂藥,還要跑上跑下拿藥交費,每天忙得像打仗一樣。
最尷尬的是,公公半身不遂、神志不清,常把屎尿拉在褲襠里。病房里,她得在眾目睽睽之下,為公公換洗衣服,每天端屎倒尿,細心地為公公擦洗身子,醫護人員都以為,她是老人的女兒呢。
無論冬夏,陳梅蘭家院子里的兩三排晾衣架,總是掛滿了衣服。公公二度中風,大小便失禁,久病臥床,擔心得褥瘡,得常換洗衣褲和床單。為了搓得更干凈,陳梅蘭堅持手洗。
白天的辛苦,她都能扛,最難熬的是晚上。
公公常在睡夢中亂叫、亂抓,好幾次把尿管拔了,也把自己抓得遍體鱗傷。擔心公公翻下床,陳梅蘭就在旁邊搭了一張小床,整晚開著燈,公公一有動靜,她就會條件發射地睜開眼睛。
公公的叫聲吵得她睡不著,可老人沉默了,她就更睡不著了,總擔心是不是出意外了。許久,她都沒能睡個安穩覺了。
或許是看媽媽為家里操勞,耳濡目染,放假后,16歲的兒子常主動照顧爺爺奶奶,讓她出門轉轉。每當這時,她的心都暖暖的,覺得兒子長大了。
孝賢舉薦
時代在變,行孝的方式日新。海都第三季“溫陵新孝典”已經出街。這一季,我們要尋找那些全新的、更具時代感的孝道故事,讓孝的故事一代代傳下去。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身邊有讓人感動的孝子、孝媳、孝婿,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告訴我們,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和官方微信“海峽都市報大泉州”,讓我們一起打造更精彩的“溫陵新孝典”,一起去被那些溫暖的人和故事感動,一起去傳遞那一份千年不變的情懷。(海都記者 陳建輝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