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奮楫揚帆啟新程,站在2023年新起點,泉港區這樣繪就發展“主打色”: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速“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加快建設“綠色石化名城、現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泉港力量。
錦繡湖碧波蕩漾,現代化泉港新城加速崛起。(山腰街道供圖)
重實體拼經濟
做大高質量發展產業支撐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工業增加值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5.1%;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圍繞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泉港區從打造石化產業全鏈條、加速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塑造高質量產業空間、接續比拼攻堅項目建設等謀篇布局,蓄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該區將重點推進國亨化學、天辰化工、百宏化學新材料等項目早日建成投產,健全“油頭—化身—輕紡尾”石化鏈條,建設電子化學品基地、高分子材料園,做精高端化學新材料,力爭石化產值達1200億元。
為打造綠色發展高地,該區將開展“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力促國能熱電智慧電廠、璽堡家居5G智能工廠等數字經濟產業招商項目落地建設,培育數字經濟創新型“瞪羚”企業5家以上,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15%以上。建設固態儲氫系統活化及應用項目,培育省級氫能產業示范基地。
持續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普安高新區、驛峰西路工業走廊等整合提升,實施安控區土地綜合整治,推進“抓征遷交凈地”專項行動,塑造泉港高質量產業空間。
牽好項目“牛鼻子”,點燃發展“新引擎”。該區將開展“項目奮戰年”行動,實施重點項目221個,完成投資277億元以上。持續“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堅持“一把手”帶頭、全員招商、以商招商,力促全年新簽約1億元以上項目超90個。
重品質強功能
提升高質量發展城市能級
一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陸續完工投用,一批激活區域發展活力的大項目加速落地……隨著一件件重點工程和民生實事的落地見效,泉港區城市建設煥發新顏,產城融合變得更具品質、更抵人心,打開了泉港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空間。
圍繞勾勒“環灣面海”的城市展示面,該區將加快城市東南部濱海區、港后區、鹽田片區等控規編制,啟動石化科創小鎮、高鐵片區等重要功能片區建設。加快建設泉州北大門現代海洋文旅產業園,完成惠嶼島海岸生態屏障保護、后龍灣海洋生態修復等建設。謀劃山腰鹽場3000畝控制廢轉區鹽田再開發利用。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該區將加快實施聚城暢通工程,確保福廈客專泉港段明年9月通車。推進國道228泉港段改線工程及其連接線、沈海高速公路驛坂服務區提升改造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啟動迎賓大道、海絲綜合服務物流園建設,力爭開通泉港至湄洲島客運輪渡線路,努力構建“通達順暢”的節點城市。
為打造“可親可近”的公園城市,該區將深入開展“綠滿泉城”行動,完成總部經濟區、環錦繡湖公園等配套提升改造,新建口袋公園和口袋體育公園15個。實施94個城建項目建設,完成投資55億元以上。加快潤邦華庭等15個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0億元。啟動6個老舊小區提標改造,提升永嘉國潮夜市街區、百匯等商圈品質,推動城市聚人氣、增財氣、添朝氣。
重科教聚才智
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打好科普教育“優勢牌”。在泉港區,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正逐漸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一個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的科技創新高地正逐漸形成。
2023年,泉港區將實施全方位創新行動,力爭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突破40家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0%以上。保障清源創新實驗室基礎設施及7個方向重點實驗室建設;依托“一室兩院四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引進8-10個高科技、高附加值項目入駐孵化。實施“涌泉行動·人才進港”,力爭新增省市級科研平臺3家以上、高層次人才100人以上。
科技創新,教育先行。該區將實施教育高質量跨越發展行動,提速錦川實小等6個教育項目建設,新增各類優質學位3200個。瞄準小學“強基”、初中“壯腰”、高中“提質”精準發力,深化“區管校聘”改革,加快推進泉港職專二期建設,探索泉港職專與黎明職業大學合作辦學模式,打造產教融合先行區。
以政府“硬措施”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該區深化“一網通辦”“一次辦好”,打造“一件事”集成服務套餐,持續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落實外貿貨物港務費返還、引航費下降等助企紓困政策,開展中小企業提級培育工程,新增“四上”企業15家以上,推動市場主體總量突破6萬戶,持續打響“辦事不求人,服務在身邊”營商環境泉港品牌。
重融合鑄文脈
打造高質量發展幸福鄉村
城區內,文化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一應俱全,吸引市民休閑“打卡”;鄉村里,百姓書屋、“黨建+”鄰里中心等遍地開花,極大豐富村民日常生活。如今,多元化、多層次的公共文化服務涵蓋了泉港區群眾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涵養城市品格,也為群眾幸福生活“加碼”。
為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該區將開展“富民強村”“百企興百村”行動,新創建1個農業產業強鎮、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力爭經營性收入超百萬元村達10個以上。加快誠平二級漁港、名成漁業產業園等10個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和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打造東部濱海、西部綠色農業經濟帶。
推動“優人居”與“美鄉村”相統一,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完成應編村莊規劃全覆蓋。實施農村裸房整治1400宗以上,提檔升級“四好農村路”8公里,完成25公里河道清淤。
該區將實施“形象塑造”“文化提升”“鑄魂強基”“文明引領”四大工程,推動“興文化”與“促文旅”相統一。持續開展“知泉港·愛家鄉”專項教育,加快推進土坑村古建筑群“三防”工程建設,推進泉港區博物館和2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辦好海絲福船文化節、孝廉文化節等“一鎮一品”文化品牌,推動“中國長壽之鄉”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重統籌增韌性
夯實高質量發展安全基石
江河奔涌,時代向前。新征程新方位,泉港區將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致力醫療衛生提質。該區將完善區疾控機構和醫共體“六個一體化”建設,積極引進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外科等優質資源,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福建名醫”。合理統籌醫療資源布局,推動區婦幼保健院遷址重建,提速泉港區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傳染病樓以及衛生院遷址重建等項目建設。
致力社會保障提檔。該區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推動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850人以上。落實法定戶籍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推進泉港區中心養老院項目建設,抓好“一老一小”照護服務,創建提升一批“兒童之家”“婦女之家”“愛心驛站”,推行退役軍人“網格化+信息化”服務管理模式。
致力生態環保提標。該區將更高標準實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四大工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抓好泗洲水庫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植樹造林1100畝,治理水土流失1500畝。
致力社會治理提效。為推進更高水平“平安泉港”建設,該區將健全各類應急救援體系,加快智能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金融重點領域風險預警監測,推進糧食應急加工生產線等項目建設,持續守好“米袋子”“菜籃子”。(通訊員 郭菲凡 林弘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