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第三只手”偷竊行為多過偷情
優衣庫、Zara、H&M等品牌門店內,試衣間的數量也遠遠超過普通店鋪。魚龍混雜間,發生于試衣間的偷竊,甚至偷窺的情況就無法避免,試衣間的安全性也被打上了問號。
“偷衣服的情況不少,客人東西被偷的情況也有。有時候顧客換好衣服走出試衣間讓同伴看好不好,原來的衣物就放在試衣間里,店里人多時就有可能發生偷竊情況。店里的新衣服也會被偷,小偷有去掉這些防盜扣的辦法。”大洋百貨一休閑專柜的工作人員說。
業內人士表示,在優衣庫、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專賣店內,顧客進入試衣間前,店員往往會細數要試的衣服數量,并給一個牌子。但是,只要“看守”的店員有事離開崗位,或者客人太多時,還是有可能發生偷竊事件。
消費者在試衣間內發生財物被盜的情況時,商家是否需要擔責呢?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雖然商家應該保障消費者的財產安全,但并不用無條件對消費者的個人財物承擔保管責任。只要在試衣間內張貼有注意個人財物被盜的標示牌,就等于商家已經盡了義務,無須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5大試衣間行為 最惹人煩
記者隨機對多位專柜人員進行采訪后,總結出了5大最惹人煩的試衣間行為,分別為:在試衣間“搞曖昧”;假裝試衣實則偷衣;瘋狂試衣自拍不買;試衣后拍下商標回家網購;臉上彩妝涂滿衣服。
“在試衣間里卿卿我我肯定是最煩人的。我們這是賣衣服的,不是酒店,更不是提供特殊服務的場所。有些人喜歡在試衣間里動手動腳,占著試衣間好長時間最后又不買,影響其他客人試衣服。”一位專柜工作人員說。
而專柜里的新衣被偷,也是專柜人員最頭疼的事之一。大洋百貨一男裝專柜人員告訴記者,有些小偷趁著店里人多,假裝要試衣,其實是把新衣服穿上后,外面再套一件自己的衣服,然后把衣架藏在試衣間的椅子底下,公然走出專柜。
“瘋狂試衣服,瘋狂自拍的人也很多。我們只能不斷告訴他們,商場規定不能拍照,可是根本管不住。還有些人把專柜當成試衣間,試完合身以后拍下商標貨號,到網上代購,讓我們白白忙了半天。”說起只拍不買的行為,萬達百貨一專柜人員很是無奈。
化妝出門的女性試衣,也是讓專柜人員“擔驚受怕”的情況。“我們隔壁專柜有很多白色衣服,女生化妝來試,一穿一脫,衣服領口和內里都沾上了粉底液,甚至還有睫毛膏,一整片黃黃的。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店員只能拿去洗。”百匯商場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記者 李菁 石勇 通訊員 楊思默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