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0日訊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日前公布,泉州洛江的“陳三五娘傳說”、“安溪竹編”和泉港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成功入圍,至此,泉州國家級非遺項目已達34項之多。
洛江擬辦陳三五娘展館
洛江區文體旅游局盧恩水局長介紹,陳三五娘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應該是泉州第一個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民間文學項目。洛江的河市是陳三的故鄉,陳三五娘的傳說不僅是洛江區的符號,也是閩南文化的母體之一。
從陳三五娘故事衍生出戲曲、電影、童謠等等,藝術作品相當豐富。對洛江區來說,陳三五娘文化可發揮的空間非常大。洛江區計劃設置一個陳三五娘專題的展示館,陳列與傳說有關的實物資料。還計劃出版陳三五娘相關的民間傳說的書籍,并舉辦講古擂臺,讓小學、中學的孩子們參與進來,讓優秀的故事在下一代中傳承下去。
入選國家非遺或將更難
泉州市文廣新局社文非遺科謝萬智科長曾表示,如今要入選國家級非遺越來越難了。此前,已有國內其他地方的竹編項目入圍國家級非遺,故此次安溪竹編是作為擴展項目入榜。新入圍的泉港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也是作為擴展項目入榜。2008年,晉江深滬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已經納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了解,國務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分三批批準了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來自泉州的有31項,而最近又新增三項,總數達到34項。本次評審委員會根據項目的價值進行評審,從全國申報的1111個項目中最終遴選出了306項。與以往相比,今年的入選數量創歷史新低。
在剛剛結束的泉州國際海絲藝術節上,安溪竹藤編作品展覽在活動中亦有亮相。泉港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更是作為本報配合國際海絲藝術節“逐夢揚帆”系列報道中的重要道具亮相,相信關注本報報道的讀者一定不會感到陌生。(海都記者 吳月芳)
□相關鏈接
泉州“國字號”非遺
泉州市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
1.泉州南音(泉州市)
2.泉州北管(泉港區)
3.泉州拍胸舞(鯉城區)
4.梨園戲(泉州市)
5.高甲戲(泉州市)
6.泉州提線木偶戲(泉州市)
7.晉江布袋木偶戲(晉江市)
9.泉州花燈(泉州市)
10.德化瓷燒制技藝(德化縣)
11.惠安女服飾(惠安縣)
泉州市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項)
1.打城戲(泉州市)
2高甲戲柯派(晉江)
3.五祖拳(泉州市)
4.泉州李堯寶刻紙(鯉城)
5.江加走木偶頭雕刻(鯉城)
6.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晉江)
7.烏龍茶制作技藝鐵觀音制作技藝(安溪縣)
8.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泉州市)
9.泉州楊阿苗民居營造技藝(鯉城)
10.惠安傳統建筑營造技藝(惠安縣)
11.南安蔡氏古民居營造技藝(南安市)
12.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泉州市)
13.元宵節泉州鬧元宵習俗(泉州市)
14.元宵節閩臺東石燈俗(晉江)
15.燈會南安英都拔拔燈(南安市)
16.公式埔女習俗(豐澤)
17.端午節安海嗦啰嗹習俗(晉江市)
泉州市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
1.清水祖師信俗(安溪)
2.端午蚶江對渡習俗(石獅)
3.永春紙織畫(永春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