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
黑電臺背后的利益鏈條
閩南網9月11日訊 今年4月,《重慶晨報》記者經半個月的調查發現,黑電臺上,這種打著祖傳秘方、最新科研等幌子,稱可醫治各種疑難雜癥,兜售的,基本都是保健品,且已形成了一個由生產廠家、電臺生產廠家、“400”電話、電臺醫藥講師、電話公司的托兒、包郵或實體店購買等組成的地下利益鏈,主要針對兩個群體:成年男性和老人。
黑電臺背后的利益鏈條
設備:市場上一應俱全
黑電臺設備,不僅一些公司在做推廣,甚至一些大型網購平臺,也在出售各種型號的調頻廣播發射機,發射機功率從1瓦到上千瓦不等。
在電話聯系中,記者還沒完全說清來意,接聽電話的江西一家廣電服務公司技術人員張先生就說:“你說的這個(設備)我們有,(你)是賣藥的吧。”
該公司一位經理在電話中說,他們近兩年來,每月差不多能賣出10多臺調頻廣播發射機,“黑龍江、內蒙古、四川,我們都賣過”。他們從沒因為出售這些設備而被查處過。
貼牌:
暴利高達700%
根據黑電臺提供的所推銷藥品的國藥準字編號,記者查詢到,其中一種藥為一家吉林蛟河的公司生產。該公司銷售人員很直接地說,藥是該公司生產的,電臺銷售的是貼牌產品,“我們只保證藥品的質量,至于他們怎么宣傳,跟我們沒關系”。
而藥品貼牌,是藥品流通企業通過合同約定,“買斷”一家或者多家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特定品種(或特定規格),并要求貼上自己的品牌(注冊商標)進行獨家銷售。
在記者撥打黑電臺400購藥電話時,對方不斷強調療效,同時說只能郵寄,貨到付款,不做代理。藥品廠家銷售人員則說,貼牌藥品不屬于自己的銷售范圍。
一位業內人士說,貼牌玩的是暴利,出廠價與零售價的比例保守估計普遍在15/100左右,即零售毛利率高達700%。
節目:
講師包辦托兒互動
“如果藥賣得不好,第一是渠道沒走好,第二是講師不夠好。”這被認為是電臺醫藥廣告的銷售鐵律。
沈陽一位姓鄭的電臺藥品講師完全是半路出家的,在他這個環節上,片頭片尾和內容的講師就是他自己,也就是診治各種疑難雜癥的專家,而他報出的半小時講座的價格是3000元/30期,“你管它到底是什么藥,只要有人買就是好藥”。
北京一位女講師說,在他們這個利益鏈條中,除了她主講外,還需要通過錄音棚的人幫忙找人客串患者,“一般一個熱線是6塊錢,半小時的節目最多5個熱線就夠了,西南那邊是四川話,我們這邊哪里的人都有。”
幕后:
經銷商大賺一筆
《重慶晨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生產廠家、渠道商、電臺講師、直銷商、電臺廠家等諸多環節的背后,是黑電臺最大的幕后“黑手”——經銷商。
當源源不斷的各種醫療廣告在黑電臺通過電波傳播時,也正是銷售熱線火爆之際。以每盒進價2.5元的藥品為例,銷售價格可以高達29.8元,而且這還是宣稱回報消費者的價格。
不過,一家吉林藥企在重慶的負責人也說,前些年打擊醫療廣告并不厲害時,不少經銷商都賺了一筆,但現在越來越難做,“現在的人都精明了,懂得去分辨什么是保健品,什么是藥品”。(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