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因缺少人氣和保護,大都雜草叢生。
樣本3
石樓內雜草叢生 墻壁上樹已長高
在南安康美鎮福鐵村福水自然村,有一座全部由花崗巖建成的土樓,這座土樓名叫“林氏土樓”,又名“福水土樓”,長約33米、寬約25米、高約15米、墻壁厚約1米。
據南安市林氏源流研究會副會長、76歲的林廣明介紹,這座土樓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土樓之所以全部用石頭建成,主要是當地曾盛產花崗巖,商人林標舍就地取材,建了這座占地約600平方米的“石樓”。曾經,這座土樓分為上下兩層,四周設計了許多瞭望哨口和槍眼,大門設置二道門,中間有水、旱閘,用于防水防火。
不過,這座土樓早已不住人,如今也是滿目瘡痍——土樓內的建筑早已不見,只有一些高低不等的石柱立在院中。院內雜草叢生,雞鴨于其間覓食,一株高高的樹還長在石壁上。從這里走出的林氏后人達400多人,大部分還住在村里,但也有不少去了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