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航行線路
在空中順利飛行
在寬闊空地著落成功
閩南網10月21日訊 今天早上,由海峽都市報閩南版、閩南網主辦,閩南房產網承辦的“空中看泉州”航拍活動依然在東海起航。活動已是第三天,第四場城東片區的拍攝,主要涵蓋洛陽橋、泉州海峽體育中心等地的景致。
城東片區,航線最遠的一次拍攝
薄霧朦朧,霞光淺淺。清晨,“空中看泉州”航拍活動攝制組準時來到了東海。因為這里的天氣和場地條件好,城東片區的拍攝起航地仍然選擇了這里。
6點14分,這架雙人傘翼飛機又重新起航了。早晨的時候,風力較平穩;地面和海平面的溫差不大,不會形成一些氣流。從地面往上看,飛機一直處于順利、平穩的飛行狀態。
6點54分,距離洛陽橋高空還有100米,對講機的另一頭傳來了梅俊宏教練的回復。專門負責地面控制的國家級滑翔傘、動力傘教練員李玉儉也告訴閩南網記者,此次航行是這幾天來,航線最遠的一次。因為從東海到拍攝目的地,有段距離;在空中,飛機也不一定能走直線。所以,花了40分鐘才到洛陽橋上空。李玉儉教練員推測有18公里遠。
7點21分,飛機輾轉降落。因為受到側風力大的影響,這架雙人傘翼飛機在空中多兜了一圈,才在道路旁寬闊的空地著陸。
此次航拍共持續了1小時07分鐘,完成了城東片區的拍攝工作。主要包括有洛陽橋、洛陽江紅樹林、灘涂養殖、泉州灣河口濕地、泉州海峽體育中心等地的景致拍攝。
落潮期,洛陽橋拍攝是個遺憾
洛陽橋,在泉州洛陽江口,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它是此次航拍中,最重要的拍攝點之一。因為航拍不同于地面拍攝,從高空中所拍攝的景致,也是人們更為期待的,而攝影記者對此也會有更高的期待。
今天早上,霧靄朦朧。七點過半,太陽才漸漸露出來。現場的工作人員都有點擔心影響拍攝效果。對于此問題,下飛機后謝向明告訴閩南網記者,在拍攝時,太陽剛透過云層,光線柔美,順著光線,照片畫面比較詩意,應該有好作品。
不過,也存在一點兒遺憾。“在今天的拍攝中,洛陽橋是一個遺憾”,謝向明說,當他們抵達洛陽橋上空進行拍攝時,正好是落潮期,灘涂顯露。
“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是永遠沒有最好的。要拍出好的作品,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天氣要適宜拍攝,地利是從拍攝角度考慮,而人和主要在于攝影技術”。謝向明說,從他對畫面的理解,退潮時會比漲潮時來得弱。退潮時畫面不能顯得精辟,如果是漲潮的時候,洛陽橋浮在水面上,有波光粼粼的感覺。再加上柔美的陽光,詩意畫面就可以表現出來。
角度自由,高空拍攝帶來震撼視角
如果是平常拍攝,須有建筑物提供高空角度,在高處從頂上俯拍,才有會宏大的全景效果。航拍,能從另一個角度讓市民看到泉州的另一種美。隨著航拍活動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市民、網友關注,并參與到了“#空中看泉州”互動中來。
攝影記者謝向明說,高度決定角度,在高空拍攝具有震撼的視角。從平地看,有些景物習以為常;從空中角度看,地面、交通、建筑等形成一種規模性,視角能帶來刺激力和震撼力。一旦在高空,視角開闊,角度比較自由。就從垂直的角度看,在平時人的視野是沒辦法達到的。從攝影的角度講,清晨時候,光線柔和,作品會比較不一樣。
早上,微博友“風流雅痞”在微話題#空中看泉州#中就發表評論說,能不能弄個相冊,幾天才一兩張,看不夠。更有些網友,及時關注航拍進程。微博友“九牧沉橋”就在跟進中拍到了現場畫面。“幾點來洛陽?”“拍到了,贊”。您看,這種樂趣,怎一個“贊”字了得。
航拍活動仍然在進行中,您可以及時關注微博“#空中看泉州#”話題,及時互動,有機會獲得精美禮物。欣賞更多航拍照片或者了解本次航拍過程,歡迎登陸閩南網查看。(閩南網記者 王惠敏 劉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