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2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吳圳烽 通訊員 林思萍 文/圖)7月12日晚,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承辦的第三十三屆“威遠樓之夏”戲劇匯演在威遠樓廣場隆重開幕。
作為泉州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和重要的惠民品牌活動,本屆匯演聚焦泉州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及中山路非遺特色街區建設,以“非遺進古城,繁榮夜經濟”為主題,不僅有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惠安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等專業院團,還匯聚了惠安縣薌劇團、大田縣青年高甲戲劇團等優秀民間職業劇團。20余家劇團輪番登場,將帶來南音、高甲戲、薌劇(歌仔戲)等演出,為市民游客獻上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戲劇藝術盛宴。
當晚7時30分,鑼鼓聲起,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的演員們登場,為現場觀眾獻上高甲戲《孟麗君》。在為期近一個月的演出中,市民游客將有機會欣賞到精品演出,既有《孟麗君》《太子蒙冤》等歷經歲月洗禮、深受觀眾青睞的傳統經典劇目,也有《楊宗英認母》等展現時代精神、探索藝術創新的新編劇目。高甲戲的詼諧生動、南音的悠遠清雅,在威遠樓的古韻背景下,煥發出全新的藝術魅力,充分展現了泉州作為“閩南戲窩子”的深厚底蘊和蓬勃生機。
現場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和戲劇愛好者前來觀看。“第一次看高甲戲,真的被震撼到了!”來自廣西的游客陳女士在西街游玩結束后路過威遠樓,意外“偶遇”了這場匯演,便特地駐足欣賞,成了旅行途中的意外收獲,認為不虛此行。
“在威遠樓看高甲戲很有氛圍很過癮,體驗太不一樣了。”演出開始前,戲迷愛好者劉先生便早早來到現場等候。劉先生表示,以富有古韻的威遠樓做背景,臺上演員的唱腔一響起,整個人都沉浸在傳統文化的魅力當中。
走過三十三載春秋,“威遠樓之夏”戲劇匯演已成為泉州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它不僅是一個展示與交流的重要平臺,更肩負著傳承泉州文脈、弘揚閩南文化的重要使命。通過年復一年的堅持與創新,匯演有力推動了泉州各劇種的藝術精進與人才梯隊建設,為傳統戲劇在當代的生存與發展注入了活力。本屆匯演的啟幕,再次彰顯了泉州作為“世遺之城”的文化自信與文化擔當。
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何振良表示,“威遠樓之夏”戲劇匯演已升級為泉州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我們要繼續擦亮這一品牌,堅持守正創新,深入挖掘傳統戲劇的時代價值,讓古老的戲曲藝術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璀璨的光彩,為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本屆匯演也將繼續把每場展演同步轉化為線上短視頻進行傳播,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及。
這座承載歷史的威遠樓,再次以戲劇為媒,書寫城市文化新篇章。據悉,本屆“威遠樓之夏”戲劇匯演將持續至8月6日,所有場次均免費向公眾開放,期間還將聯動“泉州有禮EAT起來”“抖音生活泉州嘉年華”等活動,以“世遺+美食+盲盒”的創新形式,誠邀市民游客前來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