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生活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離不開醫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時期,他們負重前行、馳援抗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傳遞著正能量。
他們的美德,都值得弘揚。
他們就是——泉州好醫生!
閩南網3月31日(閩南網記者尤燕姿吳圳烽 文/圖)“醫生怎么這么笨,救不了我。”19年前,一個10歲小男孩被毒蛇咬傷,因各種原因延誤救治,臨終前的這句話,深深震撼了那時還在實習的施涼潘。
這場搶救畫面,終生難忘,一直在施涼潘腦海中揮之不去。這件事,也一直激勵著、鞭策指引著施涼潘努力成為一個能治病救人的好醫生。
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院區胃腸外科,剛剛成立肛腸門診診室,施涼潘副主任醫師是該門診的帶頭人。我們看到的,總是他忙碌的身影。
人物名片
施涼潘,泉州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暨南大學博士研究生,擅長治療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痔瘡、復雜性肛瘺、直腸脫垂等肛腸疾病。
千里送蜂蜜
就為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千里之遙,帶著兩瓶自家釀的蜂蜜,從湖北襄樊坐長途大巴,馬先生趕來泉州,就為答謝救命恩人。家里很窮,沒有比這自家釀的蜂蜜更好拿得出手的東西了,施涼潘提起這位病人,更多的是憐憫,他說當醫生治病救人是天經地義的,但是老馬將蜂蜜塞到他手中時,眼里充滿的都是感恩。
2018年11月23日,急救車的警報聲打破了凌晨的寂靜,診室里送來一位外傷患者,腹腔內多臟器受損,其中空腸破裂、左腎蒂斷裂、失血性休克,命懸一線。手術從凌晨3點鐘開始,一直到下午1點多才結束,歷時10幾個小時,做完手術,施涼潘說自己差點也虛脫了,連續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息,對自己也是一個挑戰。這個病人就是馬先生,當時馬先生在泉州務工,因意外受傷。
施涼潘在門診詢問病人的情況
因病人出門不便
他多次上門換藥復查
2017年,體重500多斤的杜先生來到科室,當時他胖得差點連病房的門都進不去。施醫生說自己當了10多年醫生,頭一回見到這樣的病人,很多醫院不收治他,因為正常量血壓的袖帶,他都套不進去。
杜先生因為3年前患有肛瘺,之前在其他地方做過手術,但沒有痊愈,反反復復病發。生活上很不方便,只能天天躺在床上。因為過于肥胖,他伴有高血壓、高血脂、色素代謝等疾病,所以術前準備尤為重要。
普通人采用的麻醉辦法是硬膜外和腰麻,但由于杜先生的脂肪太厚,這兩種辦法對他不管用,只能采取插管全麻的方式。當麻醉好后,過床就動用了8位醫生,當醫生在為杜先生做肛瘺部分切除+掛線手術時,因為他肌肉松弛,需要3個醫生同時發力,才能將他的臀部掰開露出肛門,才能夠進行手術操作。
出院后,由于家里離醫院有30多公里,杜先生出門不方便,施醫生多次自己開車到杜先生家,為其換藥復查。
盡管治愈幾年了,但如今這對醫患卻成了好朋友,施醫生還時常關心他的身體狀況,還建議杜先生做減肥手術。
施涼潘在為患者做手術
常加班疲憊不堪
他說干一行就要愛一行
施涼潘本科畢業于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先在贛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工作了兩年,又到暨南大學攻讀了研究生,2008年到泉州市第一醫院。在幾年的時間里,幾個重要的科室,他幾乎都輪轉了一遍。
2021年春節前,肛腸門診診室外,經常中午12點過后,走廊上還聚集著等待著的患者。一周要做10幾臺手術,施涼潘常常加班加點,走在已經熄了燈的診室大廳走廊,才能舒展一下疲憊不堪的筋骨。
很多患者想要在過年前將一些輕微的肛腸疾病解決掉,好輕松地過個年,所以,過年前門診的人就突然多了起來。施涼潘說,醫院肛腸門診自2021年1月成立以來,接收了很多痔瘡、直腸脫垂、復雜性肛瘺、結直腸癌等的患者。
施涼潘說,既然當了醫生,就要干一行愛一行,認真嚴謹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