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把扶貧的事業接力下去”——《習近平的扶貧故事》《習近平致信祝賀首個“國際茶日”》在泉州市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連日來,《習近平的扶貧故事》《習近平致信祝賀首個“國際茶日”》在泉州市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扶貧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人民領袖的扶貧情緣與他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定決心;一封飽含民生情懷的“國際茶日”致信,傳遞總書記時刻關注一茶一果這類能助農增收的產業事業,為我們推進包括茶產業在內、事關萬千農民生計的農業健康發展進一步指明方向。
以奮斗為底色
打贏脫貧攻堅戰
“看完《習近平的扶貧故事》,許多溫暖的細節讓我感動。”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黃亞洲說,40多年間,總書記行程萬里,走基層、入農戶、看真貧,對扶貧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感動之余,黃亞洲也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在距離交卷越來越近的時刻,作為一名扶貧干部,我將繼續以守護初心的韌性、實事求是的作風、敢啃硬骨頭的狠勁,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著力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力爭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貧困村‘零返貧’,確保今年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工作答卷。”
和黃亞洲一樣深受鼓舞的還有南安市蓬華鎮山城村駐村干部吳熱薪。“看到總書記40多年來始終把扶貧作為一項最重要的、花最多精力的工作來抓,讓我對抓好脫貧攻堅工作更加充滿信心。”吳熱薪說,下一步將牢記總書記叮囑,結合山城村實際,推進個性化、產業化、社會化扶貧措施,防返貧、控新貧、穩脫貧,年底堅決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同時,傳承山城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建設紅色扶貧基地,在吸納貧困戶就業的同時,也讓貧困戶把革命先烈不怕困難、努力奮斗的精神代代相傳,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習總書記把最多的精力花在扶貧上,我相信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成功擺脫貧困的村民都十分感動。”在脫貧攻堅戰中,安溪縣湖頭鎮下坑村村民林玉麗順利摘掉了“國定貧困戶”的帽子。這幾年,各級扶貧干部以習總書記為榜樣,來到林玉麗身邊,幫助她解困苦、拔窮根,使她掌握“造血”技能,成為村里霞卿養殖專業合作社不可或缺的養殖能手。現在她不僅有低保金和固定工資,還以技術入股參與分紅。“感謝你們把我們貧困群眾的事當自家事操持,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林玉麗常對上門前來走訪的基層干部道辛苦,而這也是她最想對習總書記說的話。她表示,將把養殖技術分享給大家,把靠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正能量傳遞給身邊人,讓更多身處貧困邊緣的鄉親也能過上好日子。
以發展夯根基
托起農民增收夢
昨日,在引領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五連冠”的安溪鐵觀音故鄉,一場以“安溪鐵觀音 健康軟黃金”為主題的國際茶日紀念活動在感德鎮舉行。當天,感德鎮還展開茶王賽,啟動春季茶王品鑒周。“習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個‘國際茶日’,讓我們感受到總書記對富民產業的關心。”感德鎮鎮長林清杰表示,全鎮上下將牢記習總書記囑托,搶抓機遇大力發展茶產業,加大制茶師隊伍的培育,同時積極發展富民鄉村產業、推進涉農產業轉型升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產業根基。
同樣深受鼓舞、信心倍增的還有安溪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輝榮。“習總書記的致信,體現了國家對茶業的重視,這讓我們對自己的茶事業發展更加有信心。”王輝榮感觸道,茶已成為他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將把一輩子的精力投入到茶事業中去,同時做好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的傳承發揚工作,讓更多年輕人加入茶行業,專注做好傳統鐵觀音,讓全世界友人都能喝上一杯安溪好茶。
看到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個“國際茶日”的報道后,永春縣玉斗鎮白珩村的茶農許光明喜上眉梢。玉斗鎮是全國最大的佛手茶生產基地,全鎮共有種茶戶800多戶、初制茶葉加工600多戶,許光明便是其中一位。“早年收入靠外出打工,比較不穩定。近年來,政府重視宣傳推廣茶產業,我也安心在家從事種茶、制茶,10多年來,茶葉銷售渠道暢通,收入逐年穩步提高,生活有奔頭。”許光明開心地說,得益于農技專家的指導,他的技術不斷得到提高,銷量也很不錯,“總書記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我們茶農非常開心,對以后茶產業發展也更有信心了。”
□記者 許雅玲 陳林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