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平臺賣得火
與實體店的“冷清”相比,很多人則喜歡在網上購買電子煙。記者搜索了幾家網上購物平臺,發現每個平臺上的電子煙都有三四十種品牌,其中大部分電子煙產品僅簡略標注尼古丁含量,未標注添加劑成分。記者在其中一家平臺上輸入“電子煙”,發現月銷上千筆的店鋪達150余家,價格從19.9元到999元不等。
記者看到,其中一家平臺的月度成交量竟然達到12萬+,累計評價接近20萬。該產品為水果味的一次性電子煙,價格為99元,種類繁多,有18種味道,尼古丁含量有3%的,也有5%的。在產品詳情中,商家聲稱通過多項檢測與認證,還展示了產品符合多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與高銷量成對比的是,用戶體驗評論卻并不樂觀:“容易漏油”“吸多了會有點嗆嗓子”“大家不要抽了,抽了半年一直咳,到醫院檢查,醫生不讓抽這個不良產品,醫院已經表明比抽煙傷害來得快50倍”……在百度的“電子煙吧”,有69萬的關注數量,有高達786萬的發帖數。
昨日,記者再次登錄這些購物平臺發現,《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發布至今,這些平臺仍在銷售電子煙。
釋義 模仿卷煙的電子產品 存在質量安全隱患
電子煙如此受關注,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東西?
業內人士介紹,電子煙是一種模仿卷煙的電子產品,有著與卷煙類似的外觀、煙霧、味道和感覺,主要通過霧化等手段,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后,讓用戶吸食。與傳統卷煙和紙煙相比,電子煙靠電池驅動,主要組成部分是煙具和煙彈,煙彈中裝的是由尼古丁、香精香料及甘油調配的煙油。
目前市面上的電子煙主要分為兩種,蒸汽式電子煙和加熱不燃燒型。蒸汽式電子煙通過阻熱霧化煙油達到吸煙效果。而加熱不燃燒型的電子煙,加熱對象是煙片、煙絲,屬于煙草制品。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和《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在法律層面確立了國家煙草專賣制度。因此只有煙草公司能夠生產、制造、流通,屬于國家管控型。
多種多樣的口味、時尚新潮的造型,電子煙剛一上市就受到追捧。問世之初,電子煙被生產企業定位和宣傳為“煙草替代產品”和“戒煙產品”。事實果真如此嗎?
2018年8月,國家煙草專賣局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通告中提到,目前我國還沒有正式頒布電子煙國家標準,市場上在售的各類電子煙產品,在原材料選擇、添加劑使用、工藝設計、質量控制等方面隨意性較強,電子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產品可能存在煙油泄露、使用劣質電池、添加不安全成分、高溫燙傷等質量安全隱患。
賣電子煙的實體店不多
危害 造成尼古丁上癮 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
記者了解到,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對電子煙的專門研究,得出了明確的結論:電子煙有害公共健康,更不是戒煙手段,必須加強管制,杜絕對青少年和非吸煙者產生危害。
中國控煙協會呼吸病學防治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煙草病學組委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陳曉陽博士表示,醫院尚未收到因電子煙前來就診的病患。他表示,目前,我國電子煙沒有一定的行業標準,醫學上也沒有任何關于電子煙對健康長遠影響的研究,“但是電子煙仍然對人體健康有較大影響。”他認為,電子煙雖然不含焦油,但含有丙二醇等十幾種有害物質,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血管收縮,引起冠心病發作、腦血管意外等。
“在醫學上,電子煙從來沒被批準作為戒煙使用。”陳曉陽解釋說,吸煙成癮有心理和生理兩方面原因。生理上就是尼古丁等化學成分的作用,會讓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從而達到興奮的狀態。一旦多巴胺下降,人就會萎靡煩躁,進而尋找興奮感,再次吸煙。從心理上講,吸煙的動作本身也會令人成癮,因此用它戒煙是不合理的。對于高成癮性吸煙者,可以到正規戒煙門診接受咨詢或采用正規戒煙藥物。
“吸入‘二手電子煙’,并不是無害的。”陳曉陽表示,“二手電子煙”中含有重金屬微粒和其他可能損害肺部的物質,會對吸入者身體造成危害。
央視315調查曾把從市場上隨機購買的8種電子煙煙液進行檢測,發現一部分煙液尼古丁濃度值標識不規范。尼古丁濃度標識模糊不實,可能導致使用者過量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