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鯉城浮橋石崎安置小區的居民,物業公司上個月撤離后,小區垃圾成堆,半個月沒有人清理。”近日,市民李先生撥打泉州晚報社24小時熱線96339反映。16日上午,記者到該小區進行走訪,當日下午,浮橋街道辦事處就組織城管人員對垃圾進行了清理。街道辦工作人員表示,今天將到小區和業主溝通協調管理問題。
小區居民忍受十幾天后,這堆垃圾終于被清理了。
業主:物業撤出 帶來衛生和出行問題
16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該小區,在6號樓邊看到了一大堆垃圾。一走近,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垃圾堆里以生活垃圾居多,還有少量的廢棄家具。垃圾堆旁有一道門可以進出該小區,經過的居民都捂著鼻子。“之前有環衛車要進來清理垃圾,但物業公司的保安不讓進,導致垃圾堆積這么多天。”有業主表示。
業主魏先生介紹,這些垃圾從10月2日開始堆積,一直沒人來清理。“我們小區屬于安置小區,最早的時候是浮橋街道下屬的房地產公司直接管理,每天早上五點多就會有環衛車來對垃圾進行清理。”魏先生說,今年6月份,街道招了一家物業公司進駐,物業公司制定了收費標準,樓梯房每平方米物業費0.6元,停車管理費每個月70元。業主們覺得價格太高了,就集體擬出了另外一個方案,樓梯房每平方米物業費0.4元,停車管理費每個月40元。物業公司不接受,就撤出了小區,之后垃圾再也沒有清理,一直堆積,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魏先生還稱,他們小區主要有兩個出口,一個在12號樓與小學之間,一個在5號樓與幼兒園之間。物業公司撤出后,在小區6號樓與幼兒園之間的通道上設置了地樁,使得他們的小車無法經過。同時還在12號樓與小學之間的大門上加了鎖和圍欄,使得小區業主的電動車也不好出入。
記者隨后在6號樓與幼兒園之間的通道上看到,路面確實設置了4根地樁,小汽車無法通過。而在12號樓與小學之間的移動門關得只剩下一條縫隙,前面還設有一根鐵欄桿。“這樣出口就只剩下5號樓與幼兒園之間,一旦碰到上下學高峰,就難以通行。”魏先生說道。
小區12號樓與小學之間的大門加了鎖和圍欄,影響業主的電動車出入。
物業:物業費征收有分歧 因此撤出小區一期
記者隨后來到該小區9號樓物業辦公室,負責人蔡經理告訴記者,該小區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1號樓到6號樓,有三個村的拆遷安置戶,二期7號樓到12號樓,有一個村的拆遷安置戶。進駐小區后,他們對小區路面進行硬化,并安裝監控攝像頭,投入了不少資金。魏先生等業主提出的每平方米物業費0.4元、停車管理費每個月40元的方案,物業公司無法接受。他們在9月份對1號樓到6號樓的業主進行上門調查,結果大多數業主表示要自己管理,“只有27戶支持我們。”無奈之下,物業公司于9月份從一期撤出。而二期支持由物業公司管理,所以他們目前只負責該小區7號樓至12號樓的管理。
對于在小區6號樓與幼兒園之間通道上設置地樁,以及在12號樓與小學之間大門上加鎖和圍欄一事,蔡經理表示,這是應二期業主要求設置的,準備對小區進行封閉式管理,不讓外來車輛進入,以保障小區業主的安全。
對于業主反映的保安不讓環衛車進入清理垃圾一說,蔡經理予以否認。他稱,物業已經從一期撤出,沒有必要這么做。
物業在6號樓與幼兒園之間的通道設置了地樁,造成一期業主的小車無法經過。
街道辦:住戶繳交物業費比率低造成管理難
記者隨后聯系了浮橋街道辦事處下屬的房地產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先生。他介紹,石崎安置小區2008年左右交付使用,有12棟樓和一所幼兒園,住戶三四百戶,此前一直由房地產公司代管。一直以來,小區住戶多數不愿繳交物業費,繳交比率不足20%,尤其是一期更加不理想,“100多戶也就兩三戶交。”因此,每年街道都要貼補不少資金在這個小區。今年,為更好地管理小區,通過招投標招了這家物業公司進駐,但業主不接受物業公司提出的方案,雙方一直僵持著。9月底物業公司從一期撤出后,垃圾開始堆積。國慶長假時,他特地和物業公司協調,讓他們清理了一次。
曾先生表示,物業公司進駐后確實投入了不少錢在小區路面硬化和監控攝像頭安裝上。對于物業公司提出的物業費征收方案,他們也認可。昨日,他告訴記者,16日下午他們組織城管人員對垃圾進行了清理,今天將和一期業主再次協商,希望盡快解決問題。 (記者 吳志明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