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建議
自下而上
共造個性化家園
泉州市古城辦主任李伯群舉了個例子,來形容社區營造。他說,比如裝修房子,大家都會從家庭成員各自的角度來考慮,所以每套房子的裝修效果都不一樣。買材料,成員間可能會“掐”起來甚至翻臉,而有時候很快就互相妥協了。這一過程中,家庭成員的磨合才是重點。放大來看,社區營造就是類似的過程。
泉州人固有的生活方式隨時代變化而改變。孩子們玩的游戲不再有閩南味,凝聚左鄰右舍的渠道也沒了,什么事都等著官方渠道解決。比如有人亂扔垃圾,大家會跟著一起扔,最后這堆垃圾會變大三倍、四倍。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是最難的。因此,社區營造很有必要。
社區營造怎樣開展?李伯群認為,第一階段要鼓勵社區里的人聚起來,經常組織活動;第二階段是請規劃專業團隊參與,選擇社區營造的對象;第三階段形成項目,規劃師提出改造建議,居民討論形成意見,彼此都能理解意圖。
2017年泉州古城準備實施“家園點亮行動”,征集有價值的房屋進行修繕,鼓勵設計師對接,組織設計方案競賽。競賽過程公開展示,從中發現古城民眾的一些要求。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家園共造”的概念,這更廣泛。對整個城市的公共形象、人的素質提升有更高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責任的主體沒有變化,只是傾聽居民的聲音更多,家園“訂制”更個性化。今年泉州還將組織一系列與“家園共造”相關的培訓會,把自上而下、政府主導的習慣,切換到自下而上的社區營造。當然,這是比較漫長的過程。(海都兩會報道組 文/圖)
嘉賓名單
嘉賓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