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陳玉玲 實習生 廖夢云 文/圖)今天上午,“2016兩岸大學生海絲聚落文化與傳統建筑調查夏令營暨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市博物館開營。
兩岸大學生海絲聚落文化與傳統建筑調查夏令營暨學術研討會啟動
未來9天,來自兩岸各高校的50余名大學生將深入泉州、漳州和廈門等地,實地調查閩南聚落和傳統建筑,探尋海絲建筑的遺存。
“第一次來泉州,這里的景和人都讓我覺得很親切。”臺灣華梵大學建筑系研一的學生林柏廷說,因為父輩來自泉州,他想來這里很久了。昨日剛抵達泉州,他就迫不及待前往開元寺、西街等地“考察”了一番。“閩南的紅磚厝很有味道,石頭擺件也很有歷史的感覺,和臺灣的建筑風格有一些相似地方。”
今年的夏令營,還邀請到了兩岸高校的建筑專家。十幾年前,臺灣華梵大學教授林正雄來到大陸學習建筑,至今對古建筑仍懷有很大的熱情。每年,他都要來大陸走訪各地的古建筑。“在保護傳統建筑上,臺灣有不同的經驗,也有過慘痛的經歷。我認為,閩南地區應當把古建筑的發展和保存做得更好些。”結合臺灣的保護經驗,林正雄建議,閩南在保護古建筑時可使用文物保護分級制,例如,一些原貌保存較好的建筑,可直接與大眾見面;而一些價值較高的建筑,可先進行管制和修復,更好地保留住這段歷史的味道。
今天,兩岸大學生前往西街、東西塔、聚寶街、青龍巷、天后宮、晉江五店市調研。未來9天,他們還將走訪永春古村落、湖頭李光地故居和崇武古城等地,隨后到漳州和廈門參觀。
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表示,希望借由本次活動,進一步推動兩岸閩南傳統聚落建筑文化的傳承、保護與旅游開發建設,增進兩岸高校與文博科研單位的校館合作,探討閩南聚落的復興之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