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0日訊 “文化的力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僑聯、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共同創建的品牌,今年已是第三屆,昨天在泉州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領袖、商界巨擘,共同探討文化在海絲建設中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專題論壇之一:大數據時代的文化創造產業
海上絲綢之路,怎樣才能走得更遠?昨日,一場名為“文化的力量”的論壇,讓聽者打開眼界,讓行者有了方向。這場21世紀閩商再走海上絲路的話題,再度成為泉州古城沸點。
這次“文化的力量”,主論壇是“海上絲綢之路和泉州文化”,另有3個專題論壇——“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新格局”、“大數據時代的文化創造產業”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展望”。當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設的“絲綢之路文化展望”在泉州開講。
福建省副省長鄭曉松,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會長許榮茂,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官員古榕在論壇上致辭。
鄭曉松說,福建具有獨特的地理區位,與“海絲”沿線國家有著緊密的經貿合作和人文往來。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建、合作共贏,是千百年來“海絲”之路凝結的人文精神,是提升新時期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文化力量。福建將以深化閩港澳臺僑合作為抓手,以實施文化產業“走出去”為重點,以打造文化支柱產業為目標,共同推動福建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以文化為根,以文化為橋,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榮譽會長鄭宇民,以及王敏剛、許曉輝等50多位來自美日德新加坡和中國港澳臺的專家學者,也在會上作了精辟、引人深思的精彩發言。
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會長許榮茂還組織港澳臺的優秀企業家一道回家鄉泉州;浙江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率領的一批浙商,也啟動了泉州港共建活動。
□精彩語錄
向往美麗的泉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發來賀電
對你們此次極具文化精神的活動表示祝賀,其大力推動了文化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在前兩屆成功舉辦的論壇基礎上,相信今年的活動將極大提升文化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框架下,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能動力和驅動力的重要性。我向往美麗的泉州,因故無法出席,殊為遺憾。鑒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此次活動主題的濃厚興趣,我們熱切希望能分享此次活動實現的成果。
泉州要有響亮的口號: “趕海去!”
——浙江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榮譽會長鄭宇民
泉州的文化特征是水,是海濱文化,必須要把水的特征體現出來。水是資源、是格局,這座城市到底有沒有格局,就要看有沒有水,所以泉州的“泉”就是文化,是“文泉”。泉州要以海水、海關、???、海運、海港,做好海絲的文章,真正意義上演繹海絲在這里重新出發,泉州要有一個響亮的口號:“趕海去!”
文化是技術發展的動力
——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會長許榮茂
文化的力量不能小覷,文化是技術發展的動力。文化通過與制造業的相結合,能夠滲透到制造業的各個環節,將有效提升產品價值。市場不斷開放將有利于開放金融市場,外面的先進理念也將隨著市場的開放逐漸涌入;兩岸企業可以通過相互參股的方式,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借助兩岸多元化的對外貿易環境,在東南亞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貿易往來中,“一帶一路”戰略將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進程。
金融創新 可與香港更好地合作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高級經濟研究員王春新
金融、經濟和文化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一帶一路”其實是跨越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文化還有儒家文化的,帶入了文化的力量。泉州作為金融改革試驗區,在金融創新內容可以更多一點,這一塊香港金融從法律體制,密切金融關系、金融創新等,泉州跟香港可以更好地合作。
□人物專訪
文化輸出 要符合對方的口味
范徐麗泰給泉州文化發展提出了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首席榮譽會長 范徐麗泰
“泉州應利用自身獨特的文化優勢,吸引更多跟海絲有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到這里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首席榮譽會長范徐麗泰,昨日出席本屆亞藝節“文化的力量”論壇后,接受海都記者的采訪,對泉州文化的發展,以及與香港的合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談文化:別人有興趣才能走得出去
海都記者:您來過泉州嗎?對泉州印象如何?
范徐麗泰:之前到過石獅石湖碼頭,這是第一次到泉州市區。泉州文化底蘊深厚,將來有機會我還會來好好走一走,吸收這里的文化氣息。
泉州在經濟、文化兩方面的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覺得應該利用自身獨特的文化優勢,吸引更多跟海絲有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到這里來。如鄭新聰書記所說,引進互聯網+,走上現代發展之路。
海都記者:對于泉州文化方面的建設,您有何建議?
范徐麗泰:泉州很多文化古跡我還沒去過,不能作出評論。但我去過其他很多地方,發現有一個共同問題,就是景點本身歷史豐富,可管理上不夠有水平。一旦游客多了,就會擁擠甚至進不去,帶來很多不便,有時還會給景點設備設施造成損壞。要成為文化的名城,最重要的就是文明。在這個城市的人,行為文明,知識面較廣,外來的人就愿意停留甚至定居,這個城市也會越來越多元化、國際化。這方面我覺得泉州是有基礎的,下一步就是要提升文明的水平。
論壇上我提到文化輸出,也就是說,泉州輸出的東西要是對方想要的,符合他們口味的,不然就是白費力氣。所以首先要做市場調查,可到當地舉辦展覽或成立協會等。
海都記者:您認為文化的力量如何引領泉州走出去?
范徐麗泰:泉州的文化有很多,比如清凈寺、開元寺等文化資源,完全可以到香港或其他地方辦展會進行推介。坦誠地說,我沒來之前,很多東西都不了解,有個朋友是泉州人,她告訴我有個伊斯蘭教的清凈寺,我覺得很難得,就想去看看。所以你必須要引起人家的興趣,讓有特色的文化走出去。
談海事:可考慮與香港仲裁業合作
海都記者:在您看來,泉州與香港今后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強合作?
范徐麗泰:香港和泉州有四方面的共同點:都是海絲沿途城市;都是外向型經濟體;都是中外文化融合交流之地;經濟主要靠民營企業。有這么多相似之處,合作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我有兩個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1.泉州政府跟企業都需要走出去。香港習慣跟美國、加拿大、英國等西方企業交流合作,澳門跟葡萄牙等也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果泉州企業跟香港可以合作,相信會互利共贏。再加上泉州在全球各地的華僑數以百萬計,這是一個巨大的無國界的網絡,潛力巨大。2.香港與泉州可以合作海事仲裁。海絲首先是一個經貿的概念,如果全面落實,將會使全球的經濟格局發生改變。
海都記者:香港與泉州的海事仲裁合作,能否詳細說明?
范徐麗泰:仲裁機制是解決民商糾紛的一項有效機制。為解決海上商業糾紛,香港正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區域性的海上仲裁和調解中心。
香港這方面有優勢,首先是有解決有效爭議的制度,很多仲裁機構都得到認可;還有能解決爭議的法律專業隊伍,再加上跟內地文化相通,地理位置相近,有希望成為內地跟外國企業的仲裁地。
泉州作為海絲先行區,將來也可以考慮發展建設仲裁點,并跟香港仲裁業合作。泉州的法律人才可到香港交流,我想香港人是很樂意的。
建藝術中心 鼓勵年輕人的文化創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德國人桑德曼
桑德曼接受海都報記者采訪
海都記者:歐洲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提出哪些政策來推動文化的發展?
桑德曼:經濟手段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激發年輕人創新的意愿,他們自己就會推動文化的發展。拿德國來說,如果年輕人創造的文化產品賣不出去,不要緊,他們會鼓勵這種形式的保存。當地政府可以建個藝術中心,提供場地,租金很低,稅收也很低,你可以在這里賣東西,或是街頭表演等。鼓勵更多人來參與文化,來發展更多的產品,帶來更多的財富。但不是鼓勵大家一定要去開公司,而是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要有個性化的文化內涵,尤其是契合本土的?;旧?,每100萬人口的區域,都會有一個文化創意中心,為創造者提供創意條件,并將這種創意精神不斷傳承并加以創新,讓文化創意富有生命力。
海都記者:泉州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價值很高,您覺得是否需要開發商業價值?在歐洲是怎么一種情況?
桑德曼: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一定要在商業的范疇里面。比如德國的一些文化遺址、博物館,有很深厚的文化資源,但他們并沒有做很大文章帶來商業上的產出,而是保存起來讓大家參觀。當然,政府很重視博物館、遺址等的保護,每年都會撥款進行相應保護。(海都記者 曾小琴 林永清 謝向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