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這里多靠東璧龍眼為生,龍眼豐收時都樂得不行,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不好摘也不好賣,龍眼掉滿地。看著心急,都愁壞了。”今年可謂龍眼的豐收年,可泉州市鯉城區亭店社區的居民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整個社區一萬多棵龍眼樹,近百萬斤重的龍眼果實無人問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果子落滿地或爛枝頭。
采摘成本一天要200元
百年龍眼 由開元寺內嫁接而來
昨日記者驅車前往亭店社區,一進社區,滿眼密密麻麻的龍眼掛滿枝頭。經過社區主干道時,地上散落著不少龍眼,汽車開過發出清脆的聲響。下車后,放眼望去,山坡上、居民院子里,處處都是龍眼樹,龍眼也壓彎了枝丫。
據亭店社區的居民小楊介紹,這些龍眼樹都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是從開元寺的東璧龍眼樹那邊嫁接過來的,龍眼肉甜、脆,且果殼薄,味道很好。以前社區里很多人都靠賣龍眼為生。在上世紀90年代,龍眼每斤賣五六元,收成好的時候一個家庭靠龍眼就能賺上好幾萬元。
“當時的幾萬元可是一大筆錢。現在一斤只賣一兩元,還很少有人買,摘還要花錢,很多人家就寧可龍眼爛在樹上了,真的很可惜。”
這里的龍眼樹都長得較高大,有些還長在比較隱秘的深處,采摘起來頗費一番工夫。“我們這代年輕人大都不會采摘,老人又年紀大了。”小楊告訴我們,亭店社區有2000多戶人家,每戶大約有20余棵龍眼樹,現在能自己采摘的已經屈指可數。今年龍眼大豐收,很多人都想著索性放任龍眼在樹上爛掉。“現在雇一個人摘龍眼一天要200元,還要負責午飯加點心,如果摘下來再自己去賣一斤就2元,還不夠工錢。”
以前龍眼養家 如今急尋出路
今年45歲的賴大姐坐在樹底下整理龍眼裝籃,她丈夫在樹上采摘龍眼。“承包這個也沒辦法,利潤越來越低。往年有居民把龍眼承包給我們,負責采摘和銷售,今年他們又叫了,都沒辦法拒絕。”賴大姐說,她家在泉州開發區,承包龍眼采摘兩三年了,效益一年比一年差。采摘過程很慢又很辛苦,和丈夫、兒子三個人一天只能采摘六七百斤。現在賣一兩元一斤,還要把利潤交一部分給龍眼樹的主人,除去一家三口的人工費,根本賺不了。
“累是累點,但不至于浪費,自己摘也省了勞務費,節約點成本。”一位楊大叔剛砍完龍眼樹上干枯的樹枝爬下樹來,“自己的樹自己清楚哪里有干枝,采摘起來心里有數。”他說他的龍眼都自己摘,摘完后也不打算直接賣,而是自己在家里烘干成龍眼干再賣。“有時候要烘到半夜,如果要保存得久一點烘得好點,早上還要再烘,加起來要30多個小時。很麻煩,但利潤好歹比賣新鮮的高點。”
“以前罐頭廠的人都搶著來收貨,做了罐頭銷往海外,現在都很少人來收貨。”小楊說,這時節龍眼果實掉落得厲害,但樹上大約還有三分之二的龍眼沒采摘,希望通過報紙可以讓更多的讀者一起幫居民們出謀劃策,為滯銷的龍眼樹找一條銷售路子,也讓更多的人可以嘗嘗這樣的好龍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