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于位置的特殊性,“第五立面”累積形成老舊破損等問題。近日,鯉城區在古城范圍內開展建筑“第五立面”品質提升行動,進一步塑好古城外在形象,提升城市品質內涵。
昨天上午,在鯉中街道通政社區花巷“第五立面”改造現場,記者看到,巷內兩側已搭建好施工腳手架,工人正在拆除部分建筑屋頂的鐵皮搭蓋、違規構筑物。
“此次行動采取劃片區改造方式,按照先清理、再設計、后修塑的流程,緊密推進改造提升進程。”區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此前已率先啟動對中山路及周邊29條街巷的摸排工作,經統計,需改造提升的“第五立面”共370宗,同時對存在的違章搭蓋、違規廣告牌等情況進行現場測量、拍照建檔、分類制作清單,目前,相關部門、街道社區正組織集中拆除清理違章搭蓋。
為實現科學合理修繕,減少后期返工,市住建局牽頭指定設計單位編制“泉州古城‘第五立面’設計導則”,針對建筑類別和實際情況設計方案、組織評審,并建立施工單位名錄庫和施工、監理機制。“已完成清理整治的建筑業主可結合自身需求向所在社區及屬地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經核準后,委托指定的施工單位按照統一的設計規范進行修繕、塑形,由市級委托的第三方負責監理。”區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道。
為保持古城風貌的統一、協調,目前,已推出8個典型改造方案,記者看到,這些改造方案結合建筑實際,針對傳統坡屋面、現代坡屋面、傳統坡屋頂、現代平屋頂、平坡結合屋頂、女兒墻式半坡頂等不同屋頂,充分考慮居民保暖、隔熱、防水等需求,給予個性化解決方案。
本著尊重實際、尊重歷史的原則,此次行動對屋頂上用于防水、隔熱或建設年限較久的構筑物,結合實際予以適當補助。“如建筑業主在規定期限內自行清理或積極配合拆除的,且構筑物符合條件,可以按照程序申請補助。”區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有175戶居民簽訂整治拆除補助協議。
下一步,鯉城區將啟動首批改造提升試點工作,對30宗建筑的“第五立面”進行修繕、塑形。通過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全面穩妥有效推進轄區“第五立面”改造提升工作。(賴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