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泉州市古城辦發起、打造的文化復合型空間——象峰巷7號浪a冊店正式開業。滿墻的小人書像是打開“舊時光”之門的一把把鑰匙,將來往的參觀者們,帶回了往昔歲月。
“浪a冊”在閩南語中是“小人書”的意思,店名的背后承載著好幾代人的回憶。尚未走進店里,便看到門外顯眼的懷舊海報。以連環畫為元素,鮮艷的色彩、經典的故事,引得許多市民、游客駐足。玻璃門的設計,讓內部的陳設一覽無余,不少路人都帶著好奇心走進店內。這個面積不到40平方米的小空間給寒冷冬日里的古城帶來了一股暖流。
店內設計十分復古,書架由幾根木棍搭建而成,中間掛上繩子,繩子上吊掛著的一本本小人書,在暖調燈光映襯下與店內懸掛的黑白老照片遙相呼應,閱讀環境溫馨舒適。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據悉,店內收藏了2000冊小人書供現場閱讀,囊括了戲曲、影視、兒童讀物、經典名著等題材。《陳三五娘》《聰明的一休》《末代皇帝》……這些充滿時代氣息的經典作品應有盡有。60后、70后、80后、90后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專屬記憶。
七十多歲的老謝是一名連環畫收藏愛好者,在報紙上得知象峰巷內開了這樣一家店,趕忙前來“尋寶”。在店內,他找到了一本《梁山伯與祝英臺》,反復翻閱,愛不釋手。
“我特別喜歡王叔暉繪制的版本,筆觸非常細膩,在這里總算找著了。”老謝如獲至寶,開心地說道。據他回憶,小時候老家街上有許多小人書攤點,幾分錢就可以租一本,回想起來,特別有意思。“現在能找到這樣品相好、版次優的作品,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了。”
浪a冊店的存在,是追溯往昔,亦是對未來的展望。“除了作為小人書展廳,我們還會在這里開展公益研學、文化沙龍、古城講解等活動。”據工作人員介紹,此前書店內已經舉辦了版畫研學活動,還在第一期主理人洪泓的帶領下開展了古城街巷講解,讓更多人了解到古城故事。
今后,浪a冊店將會定期更換主理人,邀請不同的文化界、藝術界人士前來進駐,讓他們的想法充盈店鋪的靈魂,使“浪a冊店”成為不同人群的交流平臺,為活化古城街巷、推動文旅發展添磚加瓦。(蘇毓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