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泉州市鯉城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政治自覺,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心抗“疫”,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鯉城微事推出《“疫”線守護 共克時艱》專欄,記錄這場“戰疫”中值得銘記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向“最美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匯聚全社會抗擊疫情的精神力量!
昨天上午,在聽取各社區流調團隊組長逐一匯報前日隨訪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給出解決建議后,江南醫院院長、江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吳智穎與同事們奔赴各自轄區,投入新一天的抗“疫”行動。
這支隊伍在疾控防疫系統中被稱為“流調員”(流行病學調查員),每天要與外來返鯉人員進行面對面接觸,詳細詢問生活軌跡,并根據需要找出其密切接觸者,通知其隔離,減少病毒擴散的可能。
除了參與流調工作的醫務人員外,中心其他醫務人員,有的負責跟蹤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健康狀況,有的參與全區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有的奮戰在服務點開展人員排查。
江南街道社區衛生中心有160多名醫務工作者,其中,黨員20余名,在黨支部引領下,他們化身為疫情阻擊戰中與時間賽跑的“排雷兵”。
不放過蛛絲馬跡
他們是“疫情偵查員”
1月24日起,從接到江南、金龍街道反饋的第一批外來返鯉人員名單開始,作為黨支部副書記的吳智穎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同事們一起奔波在鯉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一線,深入社區,開展流調工作。每天顧不上回家,在單位匆匆吃幾口飯又要下社區,已經成了他們的工作常態。
“不排查完就不休息,疫情不退,我們就不能停下腳步。”吳智穎介紹,中心約有50多人專職負責流調,同事們都深深明白,流調員的職責就是與病毒賽跑,對外來返鯉人員情況掌握得越準確,對疫情控制越有利。
“你好,請配合做體溫檢測。”
“你從哪里來,去過哪些地方,有參加過什么聚集性活動嗎?”
詢問活動軌跡,可能接觸的人群,開展健康宣教,吳智穎與同事們每天進居入戶,了解外來返鯉人員的生活細節。“流調是一項瑣碎又要求細致的工作,有些人不愿意配合,我們需要耐心溝通,讓他明白這項工作的特殊性,對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隨著時間推移,摸排出來的返鯉人數不斷增加,排查工作量也在進一步擴大。“未復工前人數比較少,復工后,每天流調人數增加400—500人。”吳智穎介紹,截至目前,江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對6000余人開展流調工作。
每天,他反復提醒團隊伙伴保護好自己,隨時調整工作方式:“這段時間大家都辛苦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護。隨訪遇到問題,多跟街道、社區協調;測體溫時,多關心,多對留觀者進行心理疏導,為他們緩解焦慮。”
堅守崗位各盡其職
百余名醫護人員護周全
吳智穎等人開展流調的同時,江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他醫務人員也在忙著疫情防控的其他工作。
“今天體溫正常嗎?有出現其他癥狀嗎?”
“為了方便隨訪,我們互加微信好友,您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跟我聯系。”
在發熱門診,為了讓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少出門、盡量減少與他人接觸,同時緩解發熱門診就診壓力,避免交叉感染,門診主治醫生吳宣達通過電話、微信方式對居家觀察人員進行隨訪。打電話、加微信,疫情防控期間,吳宣達增加了數百名微信好友。
張淑花積極加入區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團隊。在泉州市鯉城區疾控中心實驗室,她每天全副武裝,進行核酸檢測工作。由于實驗室里生物安全防護級別高,需克服缺氧、悶熱等不適反應,對體力要求較高,而完成一次標本核酸檢測大概需要4—5小時,工作結束脫下防護服后,張淑花渾身早已被汗水濕透。
王忠塔,去年剛入職,負責預檢分診工作。面對疫情,他第一時間響應黨支部的號召,每天在一樓門診大廳以規范的流程、優質的服務做好預檢分診工作。除此之外,他還積極參與防控流調工作,在高速路口為來泉群眾測量體溫、采集相關信息。
疫情防控期間,物資緊缺,為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確保醫護人員和群眾的安全,中心副主任陳佳雄積極向醫藥公司協調防護物資。此外,他還冒雨在泉州西高速路口原監測點參與防控流調工作。
面對疫情,江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余名醫務人員在黨支部引領下,舍小家,顧大家。他們奮戰在基層防控一線,堅守工作崗位,與病毒賽跑,做好本職工作,是鯉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