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鯉城區委書記黃陽春、區長許宏程帶隊前往廈門市思明區、海滄區學習考察。區領導林榮川、陳恬波、黃向陽、曾朝陽、張應輝、王江濤、吳碧林和各街道、相關區直部門負責人參加學習考察。
沙坡尾是廈門最古老的港口,是廈門漁港文化的見證。經過升級改造,如今這里已變身多元文化的“活態博物館”,不僅能了解獨特的海洋文化、民俗文化,還能看到不同年代的“混搭”建筑,感受文化創意街區的年輕活力。圍繞古城保護開發,當前鯉城區正全力實施34個“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項目,考察團表示,沙坡尾以危舊房改造、路面修整、歷史再現和社區營造為主的老城改造方式,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實地考察海滄街道青礁村院前社
在海滄街道青礁村院前社,考察團下到田間地頭,走進古厝民居,深入了解這個曾經的“空殼社”到如今活力鄉村的轉型歷程。村里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發展城市菜地,帶領村民共同致富,通過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家園,并開發了民宿、私房菜、臺灣手作DIY等文化旅游產品,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實現美麗蛻變。同樣是城鄉結合部的鄉村原野,今年鯉城區啟動谷嶺人家田園綜合體項目,院前社借助“共同締造”的發展模式讓考察團頗受啟發。
當天,考察團還前往思明區鷺江街道先鋒營老舊小區、蓮前街道前埔北社區,海滄區東孚街道洪塘村等地考察。
“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和新區大片區改造是近幾年鯉城騰挪發展空間的主抓手之一。在“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方面,鯉城將緊跟市里步驟,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價值,推動文化、社區、古城業態融合發展,做到留人留形留風貌,見人見物見生活;在新區大片區開發方面,將迅速發動街道社區力量,樹立為民建城理念,認準一個,做精一個,善做善成,快做快成,以項目建設帶動新區發展提升。同時,鯉城將圍繞“文旅+”街區建設、“三生”融合發展、新型社區治理、社區經濟提升、宜居環境整治五大工程,實施江南片區社區振興計劃。
隨著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市委“美麗泉州,家園共造”“社區營造”等理念的提出,鯉城社區改造提升工作迎來前所未有的契機。鯉城將把學習考察成果充分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將“家園共造”作為一項長期工作進行規劃和投入,深入思考提煉社區特色,以管理創新、宜商創業、生態保護、文化旅游、康樂頤養等類型劃分社區發展路徑,將社區業態、文化、生活有機結合,形成“一居一特色”發展模式,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