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鯉城區委召開全區經濟工作務虛會,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經濟形勢分析會及全市工作務虛會精神,研究確保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具體舉措,研究、謀劃明年經濟工作,為鯉城奮進新時代邁上新臺階找準方向。
今年以來,鯉城區以開展征遷大突破、項目大招商、城市大提升、作風大轉變“四大行動”為發展主線,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經濟指標企穩回升。但鯉城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壓力,如何抓好年底和明年各項經濟工作,會上鯉城區委書記黃陽春作講話,區委副書記、區長許宏程主持會議并講話,各副區長結合分管工作提出意見、建議,高新區管委會、各街道辦事處、區直相關部門圍繞完成今年經濟工作目標及謀劃明年工作思路作交流發言,集思廣益,進一步凝聚發展共識。
提質增量,走“專精特”發展道路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面對困難壓力,要進一步跳高搶籃、負重拼搏、迎難而上,堅持‘做大做強高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提升’的思路,更加注重從特色切入,走‘專精特’發展道路。”黃陽春在全區經濟工作務虛會上說到。
在當前面臨經濟下行、傳統產業轉型和新增稅源不足導致日益突出的收支矛盾等困難的情況下,為突破發展受限,鯉城將立足文化、教育、人才、商業配套、樓宇總部經濟等優勢,集中優勢資源抓好文化旅游業和總部經濟,抓緊策劃生成、落地推進一批新的項目,繼續實施文化旅游業倍增計劃,盡快培育成支柱產業;深入挖掘古城的載體潛力,在大力提升現有現代商貿、電子商務、現代金融、專業街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上,重點發掘各類樓宇載體,引入一批企業總部,培植壯大一批億元樓宇,千方百計拓展形成新增量,培育新的增長點。
堅持傳統升級和新興培育并舉,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下更大功夫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推動寶峰、佰源等紡織鞋服、機械汽配龍頭企業向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和綠色制造轉型,培育一批行業單項冠軍,構筑現代產業體系。
城市升級,借力引爆點撬動新引擎
古城是泉州文化的“根”和“魂”,更是鯉城的“金招牌”。 隨著申遺工作的順利推進,古城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會上,鯉城區提出借力申遺這個引爆點加快古城復興,全力推進由鯉城區牽頭、總投資近25億元的43個第一批“雙修”試點項目,加快推進龍頭山、西郊、愛國路拓改及華僑新村片區改造等項目,推動古城有機更新。圍繞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加強精細化管理,有序騰退舊業態,扶持發展具有古城文化底蘊的特色民宿、文創產品、地方美食等新業態,為年輕人創新創業騰出空間、搭建平臺,讓遺產保護和新業態共生共榮、協同發展。
隨著筍江片區、濱江片區現代新城形象業已形成,江南新區大開發、大建設的條件日趨成熟。會上鯉城區領導強調,片區開發要實施“集團大攻堅”,通過攻堅突破江南新區大項目、大片區開發,營造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氛圍,構筑新引擎,打開新局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總投資66億元的70個2017-2020年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統籌協調各個片區安置房、教育醫療服務等公共服務資源,打通池峰路、江濱南路等主要交通節點,提升片區發展環境,完善城區基礎公共服務配套,做到高起點、高標準。
堅定信心,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
回首征程,鯉城區各級干部打下了創衛、創城、申遺等不少硬仗,經受住攻堅克難的考驗。鯉城區領導指出,發展沒有“旁觀者”、沒有“裁判員”,只有“參與者”和“運動員”,全區各級干部必須和衷共濟、共促發展。
會上,鯉城區領導要求全區各級干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并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以實際工作成果來檢驗學習宣傳貫徹成效,形成貫徹十九大、推動新發展的強大聲勢,全身心投入到項目攻堅熱潮中。近期要馬上行動,迅速組織開展征遷掃尾攻堅活動。區領導要走在前、當表率、作示范;各街道和區直部門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切實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聚,勁往一處使;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要充分發揮作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要完善一線干部考察辦法,堅持在基層一線和急難險重的地方培養鍛煉、考察識別干部,讓重基層、重一線、重實績成為更加鮮明的導向,打造專業素養過硬的團隊,推動鯉城在奮進新時代中躍上新的臺階。(記者 黃欣怡 | 文圖 記者 施遠圻 |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