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3000多萬元建設福廈高速綠色通道工程,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泉三高速南惠支線綠色通道工程,投入3800多萬元啟動高鐵連接線、惠東快速通道、泉惠石化生物隔離林帶、紅樹林、科山公園景觀提升工程、林輞溪綜合整治森林景觀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
風光旖旎的黃塘溪兩岸 (黃勇專 攝)
今年,計劃投資2000萬元,實施東火線道路、城南新區道路綠化、黃塘溪八期綠化、林輞溪團結閘-峰崎閘綠化、文筆山森林公園生態景觀提升工程等六個林業重點工程。
近年來,惠安縣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著力實施綠色縣城、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四綠”工程,加快造林綠化,基本形成以林區森林為生態面,以海岸基干林帶、道路兩側護路林、溪渠堤岸護岸林、農田林網為生態線,以城鄉綠化景點為生態點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為建設縣域發展升級版新惠安筑起了一道道綠色屏障。
在綠化縣城過程中,惠安縣注重城郊與縣城綠化有機結合,均勻分布公共綠地,提高總體綠量,注重近期建設規劃與遠期規劃相結合,進一步完善縣城綠化、美化、園林化建設,形成城區綠美相擁,城郊森林環抱、林水相依、林路相連、山水輝映、各具特色的綠地生態系統。
漫步在惠安縣城的科山森林公園里,山花爛漫,滿目蔥翠。一排排新栽的小樹煥發出勃勃生機,香樟、藍花楹、鳳凰木等景觀樹木絢麗多姿。去年,惠安縣投入800萬元、造林850畝,改造科山森林公園單調林相,初步形成具有彩化美化特色的森林景觀。
對縣城新建小區惠安縣則要求按高起點、高質量、高投入進行綠化配套,致力打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態宜居環境。如嘉惠片區鳳凰城小區投入3000多萬元,配套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如今,一個綠色繚繞、休閑宜居的花園小區已初具雛形,讓人流連忘返。
近日,筆者來到紫山鎮頂赤涂村,只見村大道兩旁種上了香樟、刺桐、重陽木等樹種,村邊新植的連片樹林掩映著碧綠的黃塘溪,綠樹環抱,流水潺潺,宛如清新的山水畫卷。
在建設小城鎮和“美麗鄉村”過程中,惠安縣注重以“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活動為載體,重點建設省、市、縣三級“綠色村莊”。紫山鎮頂赤涂村與黃塘鎮前郭村就是其中的兩個省級示范村,還有山霞新塘、螺城霞東等兩個市級風景林村,凈峰五群、紫山龍石、東嶺東山、山霞大淡等5個縣級綠化示范村。
同時,惠安縣還積極引導農民利用“四旁四地”種植珍貴和優良鄉土樹種,截至目前,全縣鄉村四旁共種樹6.6萬株,折算面積1578畝。當前,惠安縣正在部署鄉村“四旁”綠化示范村活動,計劃從2015-2017年每年投入600萬元發動30個綠化示范村開展全民綠化行動。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相信,惠安的村鎮“四旁”綠化將煥然一新。
注重喬木、灌木、花草的合理搭配,美化和香化的有機結合,建設一批道路綠化精品工程,把道路建設成為綠化線、風景線、致富線。在創建國家級生態縣過程中,惠安縣以福廈高速、福廈高鐵連接線、惠東快速通道、各通村公路等為重點,開展 “建設森林生態走廊”的通道綠化活動。
其中,投入2500萬元對泉三高速南惠支線惠安段進行兩側的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打造“帶、網、片”相連的“四季皆綠、四季變化”的森林景觀。 去年底開通的福廈高鐵連接線兩側18.8公里430畝的綠化景觀惠安綠化工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建設沿海綠色長城、沿溪綠色景觀、沿路綠色通道和農田林網,為大地“織綠網”,形成綠色屏障。惠安縣通過推廣抗風樹種、筑沙墻、豎擋風石板、植草固沙、回客土等造林方法,推動沿海基干林帶的建設,有力地保護惠安生態環境。單是去年,惠安縣就建設了泉惠石化園區生物隔離帶1300多畝、小岞大港灣紅樹林550畝、山霞龍潭港紅樹林100畝、沿海基干木麻黃林帶378畝、林輞溪綜合整治森林景觀兩岸綠化16公里200畝。
新的一年,惠安縣將深入開展“全民造綠、美化惠安”行動,持續推進“四綠”工程,實施文筆山綠化提升等6個重點區域造林綠化項目和30個村級綠化示范項目,鼓勵群眾共建綠色家園,完成造林綠化5750畝。繼續推進蔗潭溪三期整治工程,完成46條小溪流整治項目、清淤整治河道89.8公里,因地制宜落實生態護岸、兩岸綠化等措施,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溪流,共創清新綠色新家園。
仰首是藍天,俯身有碧水,推窗見綠意,抬眼賞鮮花,惠安打造生態宜居綠色家園正日益散發出其獨特的魅力。(張鵬 邱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