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惠安縣堅持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創新打造產業鏈黨建工作模式,通過織密組織“服務鏈”,激發產業“內生力”,引領校服、雕藝、石化、食品等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持續擦亮“惠企安商”品牌。
以組織強鏈實現企業黨建“協同聯動”
秉持“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在哪里,作用就發揮在哪里”的工作理念,黨建賦能提振鏈上企業發展活力。一是建強組織體系。以校服、雕藝等行業協會黨組織為核心,以行業龍頭企業黨組織作為錨點,建立“1個產業協會黨組織+X個龍頭企業黨組織+N家會員企業”黨建組織體系。螺陽鎮依托校服行業協會組建校服產業鏈,以新同興、愛格樂等企業黨組織為龍頭,吸納200多家上下游企業抱團發展,帶動就業15萬人次,近三年年產值約250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達40%。二是健全協同機制。建立處級黨員領導掛鉤重點企業制度,定期問企需、破難題、解痛點,暢通企業訴求通道。產業鏈黨委定期舉辦產業鏈黨建會、片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聯席會議等,有效解決企業經營、招工、員工保障等問題。全縣近3年累計出臺“惠企安商”系列措施111條,兌現惠企資金超16億元。三是深化結對共建。每月由協會黨組織指定鏈上企業黨組織輪流擔任“東道主”,開展“共享黨日”主題活動,實現資源互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困難互助。惠安雕藝文創園聯合黨支部每月組織黨員深入雕藝文創園區企業走訪調研,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切實將黨員“先鋒力”轉化為企業“生產力”。
以資源聯鏈實現產業生態“鏈上增效”
從培育壯大產業鏈條、多方推進市場開拓等方面著手,多維度打造產業生態圈。一是加速要素強鏈。發揮產業鏈鏈主部門的牽頭作用和行業協會的號召作用,實施“龍頭引動連片集群”模式,加速產業要素向核心園區集聚。2024年以來,以中國校園服飾產業基地為基點,新建及購置廠房近100萬平方米,帶動傳統零散校服企業“出村入園”,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二是精研產業補鏈。各產業鏈在鏈主部門帶動下,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強與上下游產業、異地高精特新企業、學會的共建聯建??h石雕石材協會與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構建“政、學、研、產、商”全鏈條合作機制,推動惠安石雕從“傳統工藝”向“生活工美”轉型,實現產業版本迭代升級。三是聚焦活動延鏈。開展“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通過舉辦優化營商環境大會、鄉賢新春座談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等系列活動,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僅2025年春節期間就開展招商活動6場、簽約項目58個,總投資 278.6 億元。
以服務優鏈實現惠企模式“長效護航”
以行業協會為橋梁對接上級資源,推動穩企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應享盡享。一是打造助企示范帶。各鎮選派220余名黨員組建“紅鏈”服務隊,依托行業協會黨組織常態化開展政企、銀企、稅企對接活動和“千名干部進千企”專項行動,黨員領導干部帶頭累計走訪企業超2000家次,精準收集要素保障、技術創新等領域發展訴求,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700 多項。二是注入營商強心劑。創新“政策找企2.0” 服務模式,組建 "1+1+N" 黨員助企服務隊,通過開展“解放思想、再上臺階”大討論活動,精準梳理企業個性化需求,實現惠企政策“一企一策”智能匹配、直達兌現,累計惠及企業超百家。三是樹立服務新標桿。園區行業協會、企業與周邊村社區聯動聯建,聯合惠安農信聯社組建“騎手服務隊”,針對石化、食品、校服等重點產業鏈推出定制化金融產品,2024年來累計為1726戶市場主體提供融資擔保 23.2億元,2025年發放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貸款14戶5870萬元,有效化解企業融資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