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天福地,惠民惠安。今年來,惠安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打響“福”文化品牌的決策部署,惠安縣委宣傳部牽頭抓總,迅速制定“福天福地·惠民惠安”系列主題活動方案及宣傳報道工作方案,深入挖掘區域特色“福”文化資源,突出福陣地、福活動、福產業的培育,大力宣傳“福”文化,積極推出“福”文創產品,營造濃厚的“福”文化氛圍,讓“福”文化之花在惠邑大地競相綻放,助力文化強縣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開展“百女繡百福”影雕體驗活動
“福”陣地 線下線上齊發力
走進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極具惠安特色的“福”文化主題館(福館)令人眼前一亮。館中,一造型別致的木質福船尤為顯眼。
“所謂福船,乃福建所造之船也,亦稱大福船。福字當頭,則福氣滿載,是屬于福建海洋文化的一份榮光。”惠安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國輝介紹,惠安是著名的造船之鄉,制造的木質漁船,大多為水密隔艙福船,其制作工藝需經過上百道工序,其建造技藝入選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惠安精心打造“福”陣地。圖為百福館里的“福”墻。
福館內展呈福船,成為群眾了解惠安福船文化、“福”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同時,精心打造的福館并不止福船,時不時展出陳列“福”文化活動創作的影雕、雕藝和“福”文化文創產品等福品,更是福館的重頭戲。“目前,我們在福館里已展出木雕、石雕等各類‘福’文化產品130多件,讓群眾感受濃濃的福氛圍。”惠安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
除了福館外,同樣位于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百福展館的布設也頗為巧妙。一入館,120副不同造型的“福”字影雕作品拼接而成的百“福”墻映入眼簾,這些“福”作品由8名惠女工匠代表以及112位惠安女體驗影雕制作而成。往里走,百名書法名家書寫的“福”字作品一一懸掛墻上,包括了真草隸篆行等字體,諸體皆備,讓群眾從中了解“福”的誕生及演變過程,領略“福”文化與書法藝術相結合的獨特魅力,傳承弘揚“福”文化。
福館及百福展館是惠安縣精心打造線下福陣地的一個縮影。目前,除了兩館外,惠安縣還計劃打造“福”文化一條街,利用現有街區,提升鳳凰城到天馬旅行社的街區城市景觀,全面營造“福”文化氛圍。布設“福”景觀小品。在高速路口布設“福”景觀小品,通過有較強視覺沖擊力的景觀小品,展示惠安“福”文化,讓來往惠安的旅客感受惠安“福”文化的濃厚氛圍。
線上方面,一個個“福”文化主題視頻在線上轉發,霸屏朋友圈。如《惠安“福”文化活動啟動啦》《五福聚力 福見惠安》《福地福人居——共建共享 惠民惠安》等10多個視頻皆獲得廣泛的轉發及點贊。一張張精心創作的“福”文化海報,通過設置于全縣各處的LED屏循環播放,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同時,以“福”文化宣傳為切入點,惠安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宣傳陣地,大力宣傳“福”文化,營造濃厚氛圍,讓“福”文化意識入腦入心。如惠安縣文聯開展“我們的節日 春節——新春送福活動”、惠安縣文化館開展剪窗花迎福等活動都在各自微信公眾號上予以及時報道,崇武鎮公眾號則開辟專欄,報道了《爭相“造福”奏響產業“福音”》《尋找碑刻、碑帖上的“福”》等相關內容。
“福”活動 精彩紛呈接續不斷
1月,舉辦“福虎迎春”雕藝主題展;2月,舉行“福天福地 惠民惠安”“福”文化主題活動。內容包括“福滿元宵 福見惠安”——“趣味游戲”和“集福傳福”2個專場;3月,“百女繡百福”惠女影雕體驗活動舉行;6月,泉州市首屆“福獅”文化節系列活動暨“五福聚力 ‘福’見惠安”“福”文化活動啟動;9月,全民閱讀嘉年華活動啟動儀式舉行……
月月有主題,月月有精彩。今年以來,惠安持續挖掘“福”文化,做好“福”文章,將打響惠安特色“福”文化品牌工作與宣傳、文化、文藝等工作相結合,開展各具特色的福活動,形成全方位宣傳態勢,推動了“福”文化走進群眾。
“福”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目前,我縣已累計開展‘福’文化惠民活動600多場,制作燈謎400多條,制作懸掛‘福’燈籠1000多個,300多人參加了拓‘福’體驗活動,為群眾送上福氣滿滿的文化盛宴。”惠安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如將“福”文化活動與“文旅+”融合。舉辦“惠游惠安”系列活動,發放“福游卡”,邀請群眾體驗猜福謎、掛福燈、贈福卡、拓福字、展福品、尋福圖、聽福戲以及代金券、美食券、特惠線路等福利“禮包”。
將“福”文化活動與展賽融合。舉辦惠安縣“福”文化文創產品創新設計大賽和展示活動,共70件雕藝文創作品參與,11件作品獲獎;組織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的47件作品,參加福建省輕工聯合會舉辦的“福”文化優秀作品展賽活動,共獲得金獎11件、銀獎17件、銅獎19件;承辦“泉州市‘福’文化工藝美術精品展”,全市共有111件工藝美術作品參展。
將“福”文化活動與文藝精品融合。充分挖掘“福”文化題材內涵,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開展“福”文化題材創作,推出《福娃》《鐘馗》《吉祥福虎》《老虎》和《五虎臨門》等一批“福”系列文藝精品,推動“福”文化題材創作走深走實。
“福”產業 因地制宜特色鮮明
發展“福”文化經濟,賦能“福”文化產業。當下,惠安正著力突出“福”文化地域特色,豐富“福”文化內涵,推動“福”文化與制造業、文創等產業多元融合發展。
“我們正在趕制的這批石獅子,是今年新創作的石獅形象,以福獅命名,訂單旺盛。”泉州大唐石刻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藝術總監蔣惠民說,這批石獅子高度30厘米左右,相比于過去安置于門口的大型石獅子,小巧許多,且形象生動喜氣,或背馱蓮花,或抱球抱子,寓意吉祥。現今,隨著福獅文化的進一步傳承弘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把象征吉祥的石獅子“請”進家中或送人,福獅產品頗受市場歡迎。
而在惠安雕藝文創園,適時推出的“惠安打石獅”IP形象卡通正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惠安打石獅” 選取石獅子形象設計,其卡通為管形身材、娃娃臉、呆萌表情、給人以柔軟的觸角感知,感覺親切安全。同時命名與閩南語“惠安打石師傅”諧音,成為惠安雕刻業的一個重要品牌標識。
“針對‘惠安打石獅’IP形象,目前已推出一批優質的文旅紀念品、伴手禮,包括‘打石獅’帆布包、抱枕、眼罩、文件夾、束口袋等,助力惠安雕藝產業進一步打響品牌知名度。”惠安雕藝文創園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進一步激發“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來,惠安持續加快“福”文化基地(企業)建設,命名了“惠安雕藝文創園”和“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首批“福”文化示范基地,“惠安縣新海峽石業藝術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為首批“福”文化示范企業,進一步引導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做大做強“福”文化產業。
“福”文化雕藝作品《正氣福臨》
滿滿的惠安味、純純的“福”見味、濃濃的文化味……隨著“福”文化的持續推進,惠安業已形成一大批賦有內涵、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福”文化品牌成果。下階段,惠安將持續擦亮“福”文化品牌,全力推動“‘福’文化+新業態”融合發展,促進“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福”文化所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價值精神,讓高質量的“福”文化成果點亮群眾幸福“生活圈”,切實把“福”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干事創業“硬功夫”。(惠安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