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31日訊 24歲的惠安小伙李志福,28日晚在母校惠安荷山中學的元旦晚會,獻上了一場驚艷的壓軸大戲:“人體懸浮”魔術。
李志福在母校元旦晚會壓軸表演,吸引了師生
李志福
李志福可不簡單,先看他的實力:今年10月底,他從全世界1萬多名魔術師中脫穎,以自創的魔術《福鴿傳奇》,獲得在廣州舉行的I.M.S(國際魔術師協會)中國魔術大會銅牌。
他是泉州第一位、福建第三位獲得這個獎項的魔術師。
這個成績,他用了5年時間。在此之前,他沒有任何魔術基礎。來自泉州惠安凈峰墩南村后康自然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李志福的這個5年,他總結成了兩句話——
“靠1分天賦、99分努力的魔術師。”
“因為,我是一個‘認真的騙子’”。
傳說中的魔術師,受邀壓軸
瘦高酷帥,一身黑色衣褲更添高冷神秘,李志福受邀壓軸。
剛上舞臺,李志福還沒開口打招呼,臺下的學弟學妹們就送上熱烈的掌聲。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魔術師”本人,臺下學妹都不矜持了,一直喊著學長的名字。
李志福高中班主任莊老師和李老師,當晚也變身粉絲,充當臨時小助手,幫忙搬道具、遞東西,還蹲在舞臺下方拍照、錄視頻,發朋友圈“炫耀”。
“哇,太神奇了,怎么做到的。”還沒等同學們晃過神來,一位穿著白衣的女孩翩翩起舞而來。女孩躺在一張桌子上,李志福用桌上的黑布往她身上一蓋,往女孩身上施加“魔力”,女孩身體突然上浮、離開桌面。
“人體懸浮”表演,把臺下的老師、同學們看得目瞪口呆,一位頑皮的學生朝臺上大喊,“百聞不如一見”,大家都樂了。
舞臺給他肯定,他想試一試
看似高冷的李志福,聊起魔術,瞬間變得朝氣、爽朗。
他是家中老幺,從小活潑愛動,小學、中學就喜歡參加學校的各種表演。唱歌、跳舞他不太會,高一文藝晚會時,他想出個節目,正糾結時在網上看到一個魔術視頻,便現學了幾個簡單的。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魔術。
2011年,他進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學習國際航運業務管理專業。因為對魔術感興趣,大一時他加入學校的魔術社團。社長教了他一個月魔術后就去實習了,臨走前把社團交給他。
作為社團負責人,他每周必須自學3個魔術教給其他社員,這是他自學魔術最大的動力,也是壓力。他投入大量時間研究自學,“很多人羨慕我學習、提升得快,卻不知我電腦里存了二十多G的魔術教學視頻。”
在一次表演中,他獲得了觀眾此起彼伏的掌聲,突然喜歡上這種肯定的掌聲,喜歡舞臺帶給他的信心,喜歡自己的原創魔術被認可。畢業在即,他萌生了當職業魔術師的想法。
“至少我得試一試。”
定下三年之約,家人滿心擔憂
“許多人不太理解這個行業,認為魔術表演都是跑江湖,還有人問我有沒有賣驅虱子、滅蟑螂的藥。”因為家在農村,并沒有幾個人贊成李志福走職業魔術師這條路。
李志富的家人也不支持,父親李新仁認為,這畢竟是一條偏門的路,擔心兒子干這行賺不到飯吃。為了讓父母安心,他和家人定了個“三年之約”,家里給志福三年時間,如果他實在混不出成績,就老老實實找工作上班。
離開學校就意味著斷了家里的經濟支持。最初一段時間,李志福每天都數著手指頭過日子,他特別害怕每個月交房租的那天,400元租的民房光線很差,他彷徨、迷茫,一度想要放棄,但想想自己和父母的三年之約,便咬著牙扛。
懷著魔術夢想,李志福放手一搏,四處發廣告推銷自己,發簡介資料到各種廣告活動公司參加商演、比賽。有時為了準備一場魔術演出,他把自己關在屋里一整個月不出門,練習成百上千次。
這樣熬了差不多一年,慢慢在國內魔術圈小有名氣,靠魔術養活了自己。現在父母能接受他把魔術職業化,但還是會為他走南闖北而操心。
下一個原創,想結合惠女特色
李志福的《福鴿傳奇》第一次亮相是2015年8月的東南亞魔術師大賽。這個第一次很驚艷,當時就拿下了該大賽的金獎。
他是個愛鉆研的人,《福鴿傳奇》有兩大創新,一是節奏更緊湊,二是變鴿子的招式更獨特,從傳統的一只一只變改成一對一對變。他獨創的放鴿子招式被I.M.S授予“李式三鴿”的稱號。
“我在思考‘魔術師’與‘魔術大師’的區別。”回惠安的這兩天,李志福與惠安女接觸,到凈峰鎮惠女灣了解,收集家鄉素材,希望自己能在兩年內創作出一套有惠安特色的作品。
會變魔術又有超高顏值,是不是有個浪漫的愛情故事?面對大伙的八卦,李志福無奈地笑了笑,“并沒有,這是外界對魔術師最大的誤解。”他下一階段的目標是,“繼續做個‘認真的騙子’,拿到由I.M.S頒發的梅林獎,我心目中最權威的國際大獎,相當于電影界的奧斯卡金像獎。”(海都記者 黃曉蓉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