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有果 溺亡事件大大減少】
“不少外地游客不會游泳或者水性不好,更不懂潮汐規律,到海邊游玩卻很放得開,硬要下水沖浪;還有一些本地游客,雖然懂點水性,但不知青山灣海域的海況,浪越大,越喜歡下水游泳。”李漢南說,很多溺水事件,就發生在這類“危險人群”身上。
在旅游公司的支持下,救護隊在青山灣沙灘上設立了很多“游泳危險”的警示牌,提醒游客謹慎下水。他們還在臨近沙灘的水域設置了8條長達200多米成串的救生浮標,以便水性不佳的游客在近灘游泳戲水時,出現體力不支或遇突發狀況能抓緊浮標休息和自救。
到青山灣游玩的游客會發現,廣播里經常播報安全知識以及一些水流、風向的提醒。為了守護海灘的安全,救護隊的隊員們每天上午9點到晚上12點會在海灘上巡查,發現海水異常及時通過廣播提醒游客,遇到突發狀況及時下水救人。
救護隊的辛苦付出成果顯著,近年來,青山灣海域少有游客溺亡,2013年、2015年該海域游客溺亡事件降至0起。
【不忘初心 學習專業救人知識】
青山灣的沙灘上,一座瞭望臺格外顯眼,瞭望臺是志愿者海上救護隊的“辦公室”。白天,在瞭望臺上,隊員手持著望遠鏡,從東往西觀察海面,這樣的動作,他們一天要重復好多次;夜里,在瞭望臺上,他們通過探照燈搜巡海面。這樣的配備,讓他們能更及時地發現海域的異常情況,遇到突發溺水事件時,他們也能更快地找到溺水者的位置。
瞭望臺是旅游公司為支持他們的安全事業而設,公司還為他們配備了兩艘救生快艇,相較以往劃竹排出海救人,救生快艇讓他們的救援工作更迅速,快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溺水者獲救的幾率。
堅守海灘,不忘初心,既然要做救人的事,6位漁民都想著要把這份善事做到最好。除了在硬件設備上的投入,他們還從知識方面入手,以求科學救人。要救溺水者,水性再好,如果救人的方法不對,那就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他們特地參加專業的救生培訓,還向惠安縣醫院的醫護人員學習了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等救人知識。(記者 林志安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