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7日訊 “泉州六中是我的母校,70年前,我在母校讀書時,母校給了我無微不至的幫助。”上周三,85歲的朱龍泉老先生特地從香港趕到泉州六中,給18位工作盡職盡責的老師及14位品學兼優的學生,頒發獎教獎學基金。
六中校長吳鵬飛向朱龍泉老先生贈送學校紀念畫冊
70年前,朱龍泉老先生曾在這里學習、生活,在他心里一直藏著對母校的感恩之情。多年來,朱老先生心系母校,并將自己在香港行醫時攢下的錢,一次次地捐獻給母校,希望能激勵師生們更努力地教學、學習。1993年,他在母校獨資捐建科學樓,2011年,他又慷慨捐資100萬元,設立“朱龍泉獎教獎學基金”。每年,他都親自回校,給教學優秀、學習優越的師生,頒發獎勵金。
賣掉房子、拿出積蓄
捐給母校建樓
朱龍泉老先生回憶當時就讀泉州六中的情景,學費是60斤的米,這對于家境困難的他是一份很重的負擔。“那時候,家里經常連飯都沒得吃,根本交不起學費。”他沒想到,學校在了解情況后,考慮到他的困難,為他減免了一半的學費。這下,他才能勉強讀完中學,并最終,他考取了浙江大學醫科,走上了從醫的道路,后來又到了香港行醫。
1992年,朱老先生在香港見到時任泉州六中的校長時問道:“母校有什么需要呢?我會盡一切辦法去幫忙。”得知母校想蓋一座科學樓,但資金不足,朱先生二話不說,立即捐出100萬元。為了湊這筆錢,朱先生賣掉了自己一套價值70多萬元的房子,并拿出自己多年的薪資積蓄。1996年,泉州六中朱龍泉科學樓落成,極大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捐出百萬養老金專獎優秀師生
近年來,朱老先生每次回泉州,都會到母校去看看。“學生的家庭經濟好了,學校的硬件設施也跟上來了,我想資助的對象應該有所轉移。”朱老先生說,有強大的師資隊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2011年,朱老先生再次捐資100萬元,設立朱龍泉獎教獎學基金。用以獎勵優秀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而這100萬元,是朱先生年輕時一點一點攢下的“養老本”,“香港老年人的福利很不錯,身邊沒必要留下這筆錢,為此捐給母校來獎勵老師和學生。”
上周三,他再次從香港回來,專程給18位工作盡職盡責的老師及14位品學兼優的學生,頒發獎教獎學基金。
“朱龍泉老校友的錢來之不易,但是,他卻對母校的師生這么慷慨,支持母校的教育事情。”泉州六中校長吳鵬飛很感激朱龍泉老先生,他說,朱先生不是大企業家,是一名醫生,他的錢是走家入戶去幫人看病一點一點辛苦賺來的,希望老師和學生能夠努力工作和學習,爭取拿到更好的成績。
吳鵬飛感慨地說:“泉州六中的發展,體現了泉州華僑愛鄉的情感。早在1926年1月,學校發展受困停滯,愛國僑領陳嘉庚獲悉泉州私立中學(指泉州六中舊校名)生存困難后,捐資3000大洋扶助六中,此后7年從未間斷,是學校的首任董事長。”在陳嘉庚精神教育和感召下,泉州六中校友們先后出資幫建學校,還設立獎教獎學基金,激勵師生們工作和學習。(海都記者 林繼學 通訊員 陳進火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