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App為教育部與商業公司合作開發
記者搜索發現,該軟件在蘋果商店下載頁面顯示為“天天艾米(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主營項目“IM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App,是與教育部合作開發的。
該產品簡介稱,“教育技術服務平臺”App是專為教育領域服務的即時通訊產品,為全國各年級學生、家長、教師及教育行政用戶之間提供零障礙溝通。支持發送圖片、語音、文字,支持單聊、群聊、接收公告、通知、附件上傳與下載,實現學生學籍信息拍照存檔,孩子信息管理。
記者從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近日確實有教育部相關文件下發,要求家長通過這個平臺上傳確認后的學籍基礎信息確認表。但是家長們心里的疑惑并沒有減少:為什么學校要求家長下載一個商業公司的軟件?一個成立半年多的公司,如何保障學生信息的安全?
學校
便于學籍管理 可由班主任協助上傳
記者了解到,從5月20日左右開始,泉州各所中小學基本上都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對該App進行推廣。泉州市實驗小學教導主任黃燦宇告訴記者,接到市教育局的文件后,學校專門召開班主任會,先把App相關的操作教給班主任,班主任在家長會上把操作方法教給家長,市區各中小學也沒有例外。
“上傳學籍表格到App上,將大大方便學籍的管理工作。”黃主任說,學籍管理App提供一個便捷的平臺,便于溝通,有不少好處。
“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家長,會安排班主任協助上傳學籍資料。”黃主任說,教育部下發的相關文件也要求每個班主任有自己的App賬號,可幫助沒有智能手機的家長進行操作上傳,家長只需填寫紙質資料上交即可。
部門
是根據教育部要求進行的學籍核查
市教育局中教科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App的推廣是根據教育部要求而進行的學籍核查,主要作用是確保每個學生的學籍信息的準確性。據了解,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全國聯網試運行。
教育部在完成首次信息采集后,為確保以學生身份基本信息為核心的數據準確,利用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及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對學生數據進行核查對比,對準確無誤的核發全國唯一的正式學籍號。今年1月份,教育部為全國中小學生發放正式學籍號。據介紹,此次利用App上傳學籍表格,目的就是再次進行核對,確保學籍信息準確無誤。
據了解,“一人一號”的學籍管理,最大好處是節約時間、人力和經濟成本。譬如說今后轉學無需兩地奔波,只要在網上完成即可。之所以要核查,是因為部分學生的學籍信息存在缺項、有誤、未更新等問題。
對于信息是否會遭到泄露的問題,工作人員表示,學籍表格拍照上傳,是教育部文件所規定的,軟件的管理權限在上級部門,暫時無法回答。(記者 林書修)
■新聞鏈接
浙江:學籍管理系統密碼弱 數百萬條學生信息泄露
4月2日,浙江寧波,一起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案件在法院公開審理。
據了解,為維護系統安全性,學籍管理系統管理員應定期更新密碼。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學校的學籍管理員設置的密碼過于簡單,如123456等,留下安全漏洞。
據被告人趙某交代,2013年年初,他在上網時偶然發現根據網上查到的某些中小學網站管理員的賬號,并猜測用戶名和密碼,可以登錄浙江省學籍管理系統。趙某登錄、獲取學生信息后,聯系杭州一家教育培訓機構,與負責人錢某達成合作協議,趙某提供學生信息,免費獲得該公司視頻教學的代理權。
檢方指控,竊取877萬多條學生信息后,該教育培訓機構合伙人孫某將32萬余條寧波地區的學生信息提供給一家短信群發公司使用,收取1萬元;后者再次篩選其中5所學校共9000余條學生信息,以4000元出售給他人。(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