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4日訊 連日來,全國80多所高校陸續公布了2015年各校自主招生簡章。根據教育部的相關高考改革意見,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在考試時間、報考條件、錄取優惠等多個方面也有較大調整。如何應對新政、做好準備、提高成功率?海都邀請泉州多位具有自主招生指導經驗的老師,在第一時間對政策做了詳細解讀,并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兩類學生最適合選報特長專業
泉州七中生物競賽指導老師黃云光認為,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主要面向的是兩類學生,一類是有學科特長的奧賽獲獎者,一類是具有創新潛力的學生,如新概念作文獲獎的學生。
“比如南開大學所設置的四個招生類型,除A類提到‘有學科特長’外,其他三類都要求是競賽獲獎的學生;而南京大學五個類別中四類要求是競賽獲獎,另一類‘新聞實驗班’則要求考生高中階段發表過相關文字或攝影作文等獲過獎。”黃老師表示,從這些政策可以看出,高校通過自主招生想要錄取的,實際就是那些在學科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即所謂“偏才怪才”。
建議:考生要看清楚各高校的要求,以免做無用功。在選擇專業類別時更要“務實”,比如你在生物方面有特長并獲得獎項,就要報考生物方面的專業,不要認為自己更喜歡金融而舍長取短。自主招生更注重專業“對口”,這一點在材料審核階段將會更加嚴格,考生一定要注意。
考試時間“撞車” 要找準定位選好學校
查閱已經公布的85所高校自主招生簡章,記者發現,各校報名時間都在3月初,而考試時間則不約而同定在了6月13日或6月14日兩天。“時間上的撞車,就要求考生必須選定一所學校報考。”泉州七中謝仰進老師表示,往年多所高校以聯盟的形式進行招考,考生可以報考某一個聯盟中的幾所學校,但根據今年的政策,“北約”、“華越”、“卓越”等自主招生聯盟已經取消,各高校實行獨立考試,且時間幾乎相同,考生就要有所取舍了。
謝老師告訴記者,往年不少考生為了提高命中率,會報考多所學校,自從三大聯盟選在同一天考試形成“三國殺”后,這種情況逐漸減少,今年則基本不可能一人多考了。
建議:考生要找準定位,尤其是看清楚各高校對條件的限制,有些學校對不同獲獎等級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考生要選擇符合自己的類別來報考。如北京師范大學對申報專業新增了系列限制,在“省級(含)以上數學、物理競賽獲獎者,以及全國信息類競賽和科技創新競賽獲獎者,限報教育學、天文學和哲學專業”等。
同時,高校對不同類別的錄取優惠,也有所差別,如浙江大學給A類考生的優惠是達到所在省份一本控制分數線即錄取;B類考生達到所在省模擬投檔線下60分以內即錄取;C類考生達到所在省模擬投檔線下40分以內即錄取;D類考生達到所在省模擬投檔線下30分以內即錄取;E類考生達到所在省模擬投檔線下20分以內即錄取。
北大清華取消校長推薦 考生要寫好“自薦信”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要于2月底前公布,報名工作3月啟動。但截至記者發稿,具有風向標意義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5所高校仍未公布自主招生政策。清華大學福建招生組劉老師給出的答復是“快了”。
對此,泉州多位老師分析表示,對北大、清華而言,原來兩校實行的“中學校長推薦”制度,讓他們在各地優質高中提前“網羅”了一部分拔尖學生,該政策被取消后,兩校在醞釀自主招生政策時,勢必在這一方面做出調整和應對,政策遲遲未發布,應該有這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兩校其實在此前已通過全國中學生學科競賽招攬了部分學科“特長生”,因此之后的自主招生如何,已不是特別重要。但這只是老師的分析,具體原因,清華、北大方面未給出回應。
而取消中學校長推薦資格后,考生報名將以個人自薦為主,同時接受學校、社團及專家的推薦信,但要求推薦材料與考生材料分開,單獨寄送給學校。
建議:泉州七中謝仰進老師認為,今年自主招生中的推薦信其實只是輔助材料,高校在材料審核時,還是會以考生的個人材料為主體,推薦信只是學校了解考生的一個參考,今年材料審核的時間比較長,學校在審核時會更加嚴格,不排除核實推薦信內容的可能。“建議考生不要過分看重推薦信,最好是寫好‘自薦信’,把自身優勢、特點寫清楚。”(海都記者 葉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