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對不上需求
在異國尋找就業機會
晉江永和女孩許燕如2012年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文系畢業后,獲得了日本文部省國費獎學金,赴日本名城大學經營學研究科讀研。今年即將研究生畢業的她奔波在校內外的各種招聘會,希望在日本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她說,目前泉州上檔次、上規模的日企不多,對留學生的需求量并不大,一些留學生即使被聘用,也不一定能發揮作用,所以暫不打算回泉州找工作。
豐田汽車總部離許燕如所在的名古屋特別近,其旗下有許多生產汽車部件的公司,這些公司與中國有密切的貿易往來。不少中國留學生都選擇向這類公司投遞簡歷,許燕如說:“我們都會去應聘一些與中國合作較多的日企,未來就有可能被派駐到中國。”
據悉,目前泉州在人才引進方面,主要集中在技術合作、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方面,企業的技術和項目管理人才更緊缺,但泉州出國留學人員主要集中于工科、商科,因此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離職創業 運用所學開辟新天地
除了找工作,也有一部分留學歸國的泉州青年選擇了創業。留學英國的泉州青年呂曉毅于2007年畢業,進了新加坡一家石油貿易公司做管理,慢慢積累了一些商場實戰經驗。2010年,他回到泉州,看到本土文創產業相對空白,遂創辦了奇美文化傳媒公司,將所學的英國創意經濟學與閩南傳統文化進行融合包裝,通過多元化媒體整合開展創意文化。以惠安女、拍胸舞、火鼎公婆等泉州本土各種文化元素作為原型,呂曉毅開發出了閩南文化味道十足的“黑寶系列”公仔。
“從設計到生產到銷售全都要我的團隊操作,雖然產品叫好,可是滯后的回款,不太暢通的銷售渠道,并沒有給公司帶來多大的回報。”呂曉毅對最初的文創成績并不滿意,他開始從全球的角度思考企業的發展方向。“我們的優勢是創意,渠道與銷售并非強項,那么就找強者來合作吧。”2013年公司開始轉型,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團隊,吸納在國外結識的香港、澳門、上海等地的文創人才加盟,很快他們的社區創意小店“77號商品店”開始扎根社區,目前全市共有7家。同時,他們還與晉江某食品公司合作,后期將根據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將糖果創意店開到國內其他城市去。
出國深造固然好,但并非適用于每個孩子。日漸升溫的出國熱與不容樂觀的就業環境也讓我們反思:該如何擺正出國留學的心態,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路?該如何利用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良好的生活環境來提高自己,培養自己的競爭力?敬請關注本報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