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征兵季。在安溪縣感德鎮五甲村,有這么一戶家庭,他們情系國防,心向軍營,上世紀60年代至今的50年里,三代人中就有7人參軍。這在當地成為佳話,近日,記者走訪了這個家庭。
去年王錦泉(前排)入伍,成為一家三代中參軍的第七人。
積極奔赴前線 兩次立下戰功
這個家庭最早從軍的是今年72歲的王文子。他1962年響應祖國號召參軍入伍,不久后跟隨部隊趕赴援越抗美前線,經歷了槍林彈雨,至今身上還留有傷痕。1968年,王文子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從事公安工作。
雖然年逾古稀,但王子文老人仍耳聰目明。他向記者回憶起2次榮立戰功的經歷。有一次他與戰友們守衛三座作為交通要道的大橋,“那天敵機出動了好多架次,航空炸彈就像下雨一樣落下來。”老人說,有一顆炸彈就在他不遠處爆炸,他急忙跳入掩體,沒有受傷,但不少戰友還是犧牲了。還有一次,在過江戰役中,江水湍急,對岸被敵人火力封鎖,部隊過江的船只一直無法駛到對岸,頭頂上又有敵機轟炸。經過整整一天的艱難險阻,部隊終于渡過江,并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受大哥王文子的影響,二弟王文德和四弟王水生也先后從軍,分別在云南、莆田為國家國防事業作出貢獻。
受父親影響 三兄弟從軍
王文子有四兒一女,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四個兒子成年后先后有三人參軍,分別是老大王韓輝、老三王海宏、老四王寶忠,只有老二王澤云在家務農。“我年輕時也很向往軍營,但由于年齡太大等原因沒能實現心愿,這成了我這輩子的遺憾。”王澤云說。
王澤云雖然沒能如愿參軍,但他和母親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我們不能光為身在軍營的親人擔心,也要努力操持好這個家,讓他們放心。”在兄弟參軍的那幾年里,王澤云吃苦耐勞,平時到廈門等地打工,茶季到來時就回家做茶,為家庭任勞任怨。
王韓輝復員回來后,在安溪縣城開了一家茶葉店;王海宏從廣東武警部隊退役后,被特招到廣東省連州市公安局當了一名刑警,十年前回永春縣公安局工作,先后破獲多起案件,記三等功1次;王寶忠回鄉后,到漳平市潘洛鐵礦參加工作。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新崗位,一家人一直保持著軍人的本色,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伙應征入伍 成就三代佳話
2014年9月份,王澤云的大兒子王錦泉應征入伍,在漳州某部服役,這不僅圓了王澤云的心愿,也讓這個家庭成了“軍人世家”,一家三代7人接力從軍在當地成為佳話。安溪縣感德鎮五甲村村委會王主任介紹,王文子一家多人參軍在村里樹立了榜樣,傳遞了正能量。一直以來,五甲村征兵工作開展順利。每次征兵,村里的適齡青年都踴躍報名參加,只要是體檢過關,他們都會主動趕赴軍營,報效祖國。每年,五甲村都向軍營輸送大批熱血青年。
此外,王文子一家熱心公益事業,積極支持配合村里的各項工作,從不計較個人經濟利益。在這股正氣的帶動下,五甲村家家戶戶互助團結,積極擁軍優屬。如今村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派和諧平安景象。(記者 吳志明 羅劍生 通訊員 林欽固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