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5日訊 安溪縣蓬萊鎮鴻福村蔡洋水庫邊,養殖戶李炳合很郁悶,原本已經準備收獲的4萬條羅非魚,卻于半個月左右前死了一大片。
水庫水位下降后,羅非魚死了許多
李炳合所說的羅非魚,放養于去年3月底,當時一同放養的,還有4000條草魚和3000條鰱魚,“放養這些魚,每天要耗費一包魚飼料,還要來回走4公里路,很不容易。”李炳合說,10個月過去了,眼下正是豐收季節,1斤羅非魚市場價可賣7元,有時可賣到9元,現在卻死了很多。
李炳合說,發現羅非魚死亡是在1月20日清晨7點多,當時水庫的水位最深處約2米,而18日下午3點,水位還在4米,去年3月底放養時,水位是7米多,“水位降低,正值冬天,水的溫度降低和氧氣不夠,才導致羅非魚死掉。”同在水庫養殖的草魚和鰱魚并未出事,已經養魚20余年的李炳合,自己也猜出了大概。
李炳合向蓬萊派出所報警。蓬萊鎮政府、蓬萊派出所工作人員隨后前往調查,得出的初步結果和李炳合的猜測一致。只是,水位為何會降得這么厲害?李炳合將矛頭指向同村村民李某。
李炳合說,他曾3次碰到李某到水庫放水,兩人還不止一次吵過架。李炳合稱,李某是蔡洋水庫邊一個在建農業生態旅游項目的負責人,除了在水庫周邊建設房屋外,項目工隊還在水庫堤壩上貼了水泥磚以保障美觀,因為擔心被水庫的水蔓延到,水泥磚會掉下,才放掉水庫的水。
對此,李某否認死魚事件與自己有關。他說,李炳合所說的1月20日當天,他人在廈門,回泉州后經了解,工隊工人也未曾開閘放水,他也不清楚水庫水位為何下降,而李炳合幾乎每日都要巡查水庫,未能察覺水庫水位降低,是他管理上的疏忽。
經警方初步調查,暫無明顯證據指向李某等人故意開閘放水。目前,蓬萊鎮政府與蓬萊派出所正進一步協商雙方事宜。(海都記者 張凱航 董加固 呂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