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來自泉州圓夢義工的愛心人士前往安溪縣大坪鄉前洋村,走訪了當地8戶困難戶,并為他們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在寒冬里送上一絲溫暖。
自費購買油米 前往山區慰問
大坪鄉前洋村距離安溪縣城50多公里,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是個貧困村。眼下這個時節當地早晚溫差較大,夜里村民都得蓋上厚厚的棉被御寒。連日來,下村掛職村第一支書的泉州晚報社員工徐希賢通過進村入戶走訪,了解到村里的一些貧困戶急需幫助,便聯系不同的社會組織為這些貧困戶提供幫助。
志愿者慰問貧困戶,送去關懷。
昨日一早,來自泉州圓夢義工的18名愛心人士帶著食用油、米、牛奶、棉被等生活用品,自發從泉州市區驅車前往前洋村。山道彎彎,峰回路轉,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他們克服了途中的勞累、暈車和山區的寒冷,挨家逐一走訪慰問8戶貧困戶。
關愛感動人心 貧困戶幾度落淚
愛心人士第一個慰問的是今年82歲的高阿婆。高阿婆至今住的仍是幾十年前的老房子,她說,自己年紀大了,眼睛之前做了手術,三個孩子靠著打工勉強維持生活。12歲的小孫子跟著她住,生活拮據得很,至今房子都沒能再修補下。“家里經濟不好,孩子要上學,能省點錢就省點。”高阿婆的小兒子說,母親生活很節儉,總是不希望兒子們為自己操心,自己再苦都沒有怨言,還把孫子照顧得很好。看著愛心人士送來的東西,高阿婆連連道謝,眼里還閃著淚光。
在當地村委的帶領下,愛心人士又走訪了其他貧困戶。在71歲老人高阿伯家中,大家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墻是土夯的,屋頂是木材搭蓋的,寒風一股腦地從墻間的縫隙里刮進來;小灶臺用木柴做飯,床板十分簡陋……見到高阿伯時,他正在手工制作掃把,“要走很遠的路去割山里的茅草,回來曬干平整后扎成掃把狀,然后修正以防割手。”高阿伯說自己已沒有親人,長期都是一個人居住,靠著平常扎掃把賣來維持生活。看著老人如此辛苦,愛心人士買下好幾把掃把。
由于家庭變故,今年78歲的張阿伯和老伴帶著2個孫子生活。他身體患病,無錢醫治,甚至連打針的9元錢都得賒賬;老伴接些做傘的手工活來維持生計;大孫子學習成績優秀,卻因為家庭經濟困難,面臨著失學的可能。大家看了都很不忍心,紛紛表示以后竭盡力量幫助他們。
期待各界加入 豐富幫扶形式
作為活動的參與者,泉州圓夢義工負責人林志偉說,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成員踐言尊老愛老、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喚醒大家心中的社會意識,同時帶動社會更多人來關注貧困戶。活動過后,不少成員都意識到要經常回家看看老人,同時感悟到還有很多這樣的貧困家庭需要社會各界的幫扶。
一些家長也帶著孩子參加愛心公益活動。“很多城里的孩子生活環境都很好,他們不知道還有一些同齡人過著如此艱苦的生活。參加這樣的活動,會讓他們收獲感觸,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黃女士說,在昨天的活動中,兒子一路主動背著新棉被,送到貧困戶中。
徐希賢說,社會愛心組織進村入戶慰問,只是幫扶方式中的一種。他希望有更多愛心人士參與進來,豐富扶貧形式。未來,他還計劃通過產業扶貧,鼓勵貧困戶通過不同的養殖種植方式實現自救式脫貧。(記者 張君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