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檢察院積極引導干警樹立底線思維,堅守辦案質量、辦案安全、廉潔自律三條底線,不斷規范執法辦案行為,提高辦案質量,提升執法公信力,讓群眾從每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正本溯源
讓規范理念深植人心
“我認為,這起案件除了考慮當事人的主觀意圖,更要重視客觀證據的分析。”“我不同意承辦人的意見,我認為按照主客觀一致的原則,應該構成犯罪……”類似這樣的激烈討論分析,如今在安溪縣檢察院的各業務部門已經成為“家常便飯”。為了提高案件的質量防止冤假錯案,安溪縣檢察院成立以資深檢察官和主要業務骨干為成員的疑難案件研判小組,出臺了《疑難案件研判工作辦法》,明確案件研判工作的目標、范圍和流程,不斷提高干警辦案水平和整體辦案質量。
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并非一日之功。那么,安溪縣檢察院何以將“規范”內化于心、外踐于行?走進他們的辦案辦公場所,處處體現著“規范”二字。該院一樓大廳內的LED熒幕上,滾動播放著該院每季度開展案件質量評查的情況,內容涵蓋了案件事實敘寫不具體、法律條文引用不全、文書格式不規范、印章加蓋錯誤、文書錯別字等內容。“這是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活動中一項創新舉措,通過這種‘亮丑’的方式,倒逼干警更加規范。”該院案件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說。在該院的辦案場所內,刑事案件辦案區引起記者的好奇,檢察院還有刑事案件辦案區?“這是今年我們新增區域,專門用于提訊非羈押犯罪嫌疑人,之前,提訊該類人員沒有固定場所,有的直接在辦公室或門崗,既不嚴肅,也不規范,存在辦案風險。”一名正在辦案的檢察官跟記者解釋。
正是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理性平和文明規范的執法理念內植于心,外踐于行,該院辦理的陳某等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全國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九大典型案例之一,辦理的莊某強奸案和洪某盜竊案分別獲得全市立案監督精品案例第一名、偵查活動監督精品案例第二名。
堅守底線
讓司法公正看得見
一起冤假錯案的發生,將毀滅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幸福,甚至奪去一個人的生命,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產生惡劣的影響,極大地損害司法公信力。如何在檢察環節把好防線?該院通過與公安、法院召開聯席會、分析通報案件質量、提前介入引導偵查、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完善非法證據排除等一系列工作機制,實現連續四年提起公訴案件零無罪判決、零撤訴,不起訴案件零申訴、零上訪。2015年,該院受理王某非法經營一案,在審查起訴階段犯罪嫌疑人突然全盤翻供,公訴科承辦人預感本案證據可能存在問題,經過復核相關言詞證據、梳理案件矛盾點后,邀請辯護人、偵查人員、村委會代表等啟動非法證據排除聽證審查程序,最后因無法排除非法取證可能,對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予以排除并對其作存疑不訴處理。
職務犯罪偵查是規范司法行為的重點。“放松對辦案安全的警惕,絕不允許。”安溪縣檢察院對此健全了辦案風險評估機制,每個案件都有詳細的安全防范預案,報經分管領導批準方可進入審訊、詢問環節,實現對每一起案件做到潛在風險評估在前、預防在先。
加強內部監督是實現辦案安全的又一重要方面。安溪縣檢察院實行紀檢監察同步監督,進行一案一督察,紀檢監察介入偵查過程,全程對保障犯罪嫌疑人權利、執行辦案紀律、辦案安全措施落實、同步錄音錄像執行情況等進行監督,及時進行提醒,確保每個環節都規范有序。(通訊員王金仕 記者羅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