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鼎市白琳鎮車洋村的百畝水蜜桃迎來豐收。桃園里,鮮翠欲滴的水蜜桃掛滿枝頭,令人垂涎。果農們穿梭在桃林間采摘、搬運,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基地產桃預計超過1萬公斤,銷售額預計約20萬元。”白琳湖頭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永贊告訴記者,2017年,引種水蜜桃之初,合作社便在種植和管理方面下足功夫。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秉承綠色、科學、高效理念,嚴選種植方式、嚴把種植密度,提升水蜜桃品質。同時,為進一步挖掘有機果園的經濟價值,合作社還規劃建設了步行漫道和觀景臺,精心打造果園景觀,探索發展鄉村觀光采摘游。
如今,水蜜桃這一“甜蜜”產業已成為車洋村大力推進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力量。“我們把握當地特色、發揮優勢,積極盤活閑置資源,讓山林再‘生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村財收入多起來。”車洋村黨支部書記楊石華介紹說,近年來,該村深挖茶葉、水果種植潛力,通過就近盤活村里自有茶園、果園等資產資源,采取簽訂合同、資本變現等方式,發展特色產業,創造就業崗位,帶動群眾致富、集體增收,促進農業發展現代化,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據悉,去年,車洋村村財收入已突破70萬元。
車洋村特色產業持續升級,鄉村振興闊步向前,彰顯了白琳鎮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積極開展“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示范村培育工作的成效。“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黨員干部‘領頭羊’作用,結合產業特點、區位優勢、資源條件,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白琳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白琳鎮將繼續針對轄區村(社區)的不同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凸顯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力爭通過三到五年打造一批農村基層黨建品牌和主導產業。(記者 蘇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