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10時,在店下鎮巽城閩威實業育苗基地,工人們各司其職,為完成育種的魚苗“搬家”,成千上萬尾規格整齊、條形修長的鱸魚苗從育苗池出發,通過軟管注入船艙。
“今天我們下2000萬尾魚苗,平均大概都有5公分,因天氣剛好,水溫適合,魚苗的存活率比較高。”閩威實業育苗基地負責人陳耕告訴記者,今年閩威總共培育鱸魚苗6000萬尾,將分批投放到各個海上養殖基地。
經過兩小時的海上航行,魚苗們終于來到了新家——閩威沙埕海上養殖基地。只見運輸船慢慢停靠在漁排邊,工人們便分工協作,先把漁網拉起,滑動支撐桿,將魚苗趕到一起,而后一字排開,一桶一桶的接力傳遞著魚苗,最后倒入網箱池內,遇水則“發”的鱸魚苗入水立即四處發散,暢游其中。
“鱸魚苗下排后要注意定期檢查漁網是否有損壞,較大黃魚苗來說,鱸魚苗相對‘兇猛’,很容易破洞而出,而且還要預防魚苗出現腸道疾病,需進行專業消毒和解毒,抑制有害細菌生長,提高魚苗抵抗力。”福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省科技特派員王朝新說。
過去養鱸魚都用野生苗種,捕撈成本高、成活率低。閩威實業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深耕種業科研攻關,實現鱸魚的人工育苗,并作為首批水產種業企業被納入花鱸物種“破難題”陣型中,還獲得《花鱸苗種工廠化培育技術規范》《花鱸人工繁殖技術規范》2項團體標準,獲批建設國家花鱸繁育標準化示范區,通過“公司+基地+養殖戶”運行模式,更高效地將花鱸養殖標準化生產流程復制并推廣至全市乃至全省,帶動“桐江鱸魚”區域特色品牌規模化、規范化生產。
近年來,福鼎大力探索傳統鱸魚產業的發展之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開創鱸魚精深加工的新局面,積極進軍預制菜新賽道,以閩威為代表的鱸魚加工企業,成功研發青花椒烤鱸魚、紅燜烤鱸魚、酸菜烤黃魚等系列新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有效增強市場競爭力,為鱸魚產業注入新活力,鞏固和擴大鱸魚產業優勢地位,擦亮福鼎“中國鱸魚之鄉”的金名片。(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記者 朱靈塬 通訊員 吳小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