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賦能,向海圖強。近年來,福安在電動船舶產業鏈補強、產品創新研發、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持續發力,產業轉型升級邁出穩健步伐——
發力新賽道 “電”馳新藍海
金秋十月,福安市賽岐鎮長岐村的寧德市建港海洋裝備有限公司一片繁忙,車間內,機器轟鳴、焊花點點;碼頭上,散貨船、集裝箱船等數艘船舶依次排開。“目前,我們正在建造21.5米長的純電動旅游觀光船,預計12月上旬竣工,該船舶建造是公司在電動船舶市場實現的又一實質性突破。”寧德市建港海洋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尤長智介紹。
“雙碳”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福安船舶企業選擇錨定電動船舶發展方向,借力綠色東風,馳騁市場新藍海。數據顯示,福安現有船舶修造企業31家,其中8家企業已開始發力電動船舶產品研發。
發展電動船舶,福安的優勢在哪?作為福建省三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和全國民間最大的中小型船舶交易市場之一,福安擁有104公里海岸線,白馬港內水深浪平,基巖堅實,為建造船臺、船塢和碼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而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福安船舶修造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具有修造船容量大、修造方式靈活、工期短、成本低等優勢,2014年,賽江沿岸已聚集船舶修造企業43家,年產值達63.3億元。
除地域與產業積淀優勢外,在福安市船舶行業協會會長張清潔看來,福安電機電器產業發展積淀和毗鄰鋰電新能源產業的區位優勢,也讓福安船舶產業電動化轉型具備“先行一步”的基礎。
談及福安電動船舶發展,繞不開福建福寧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寧重工)。
日前,由我省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首艘現代雙層純電動游船——“茉莉號”在福寧重工下水。“‘茉莉號’的建造,實現了純電動游船在省內零的突破。”福寧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胡裕國介紹,“茉莉號”定位為綠色環保的游覽觀光船,相較常規動力的船舶,純電動游船排放為零,噪聲小,游客體驗感比較好,加上沒有尾氣排放和燃油泄漏的風險,很適合用于旅游項目。
據了解,“茉莉號”是繼我省首臺內河集散兩用增程式電動貨船“武夷2號”后,福寧重工在電動船舶領域的又一力作。目前,大金湖電動游船項目、寧德首艘電動船舶觀光游船“東湖之星”號正在該企業生產車間內加緊制造,預計均在年內交船。
為推動福寧重工電動船舶批量訂單建造,福安爭取省級“電動船舶”專項補助資金7000多萬元,用于企業電動船舶生產。“電動船舶產業市場前景廣闊、經濟社會效益突出,是福安船舶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設‘電動福建’‘電動寧德’的重要舉措。”福安市工信局局長謝華表示。
激活“綠”動力,逐夢“新”藍海。今年以來,福安結合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和“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活動,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部署要求,以打造國內領先的電動船舶研發制造應用基地為總體目標,以新能源船舶市場開拓需求為導向,有力有序加快推動電動船舶產業融入“電動福建”“電動寧德”發展藍圖。
同時,圍繞電動船舶全產業鏈發展,福安已成功對接福建宏輝集團,引進年產一萬艘循環熱風全自動、智能化滾塑船艇生產項目(未來電動船舶項目),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我們還引進鯤鵬科技公司,與當地國有船企合作開發‘安安打船’,探索新型海上裝備推廣商業模式,通過降低電動船舶制造成本,激活市場主體活力。”福安市工信局副局長王文恒介紹。
當前,福安正瞄準打造電動船舶示范應用場景。“我們以12米以下小型電動船舶為突破口,在中國船級社等部門支持下,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對該類型船舶開展船檢工作,破解小型電動船舶持證、經保(上保險)等難題。”王文恒介紹,福安已制定《福安市開展12米以下近港作業新能源船舶規范化先行先試工作方案(2023年-2025年)》,從綠色動力技術賦能、提升綠色制造水平等方面著手,進一步規范產業生態。目前,下白石鎮寧海村電動船舶示范點項目正有序推進,未來船艇兩艘聚乙烯船體電動漁船、福建寶帆新能源兩艘甲醇燃料電池電動漁船已投入水域試驗。
記者手記
近年來,福安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形成了不銹鋼新材料、電機電器、船舶修造、按摩器具、食品加工等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其中,按摩器、電動汽車、電動船舶“三類產品”作為寧德四大主導產業頗具附加值的終端產品,對推動福安乃至寧德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福安電動船舶產業發展成效日益顯著,但船舶產業電動化轉型也存在一定阻力。據張清潔介紹,目前,福安各船企的優勢在于傳統鋼制船,已實現“節拍式”“批量化”生產。但電動船舶小而多樣,尤其是在示范階段,每條船都是個性化定制。此外,電動船的技術研發成本、建造成本高,對大部分船企而言,開拓該市場還有一段路要走。
為鼓勵船舶企業持續發力船舶電動化發展,福安成立船舶修造(電動船舶)工作專班,邀請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等,開展“電動賽江”專項調研。同時,制定出臺《推動電動船舶發展若干措施》《“電動福安”船舶發展專項規劃》,積極優化當地電動船舶產業發展環境。并以中融產投和城投集團富信擔保公司為主體,綜合采用供應鏈集采統銷、船舶成品融資租賃銷售、貸款擔保等方式,為電動船舶生產、銷售、使用提供全程“定制型”金融服務,推動福安電動船舶產業在未來產業藍海中搶占先機。(閩東日報記者 朱靈塬 通訊員 陳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