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8日訊(通訊員 盧國義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7月1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年氧吧”座談會在平和縣大溪鎮“青年氧吧”火熱展開。來自平和青創協會、新階人士、青年大學生、電商從業者等30余人齊聚一堂,圍繞全域旅游、青年創業、品牌孵化等議題展開“頭腦風暴”。這場由大溪鎮黨校聯合組織、統戰、團委等部門發起的活動,不僅成為青年群體參政議政的“新窗口”,更以“+青創”模式,為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多元活力。
“跨界智囊團”共繪文旅新圖景
“大溪的樹葡萄產業需要從‘賣原料’轉向‘賣品牌’”“建議開發‘非遺+民宿’沉浸式體驗路線”……座談會上,從事跨境電商的新階人士代表陳先生率先拋出觀點。鎮團委負責人則聚焦“人居環境與業態聯動”說道:“我們調研發現,游客對鄉村‘顏值’和‘體驗感’的需求正在升級。”他建議整合鄉賢資源,引入社會資本打造“微度假綜合體”。這些兼具專業性和可行性的建言,折射出青年創業家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優勢——跨領域資源整合能力和創新視角。
“青創共同體”破題人才凝聚力
如何讓青年“留得住、干得好”?針對這一鄉村振興核心命題,座談會第二環節掀起高潮。90后創業青年小吳分享親身經歷:“很多返鄉青年缺的不是熱情,而是資源共享平臺。”他的發言引發了在場青年的強烈共鳴,大家紛紛就如何構建青年創業支持體系建言獻策。通過深入討論,大家表示,要充分發揮青創協會的紐帶作用,建立常態化的交流合作機制,讓創業青年能夠相互扶持、共同成長。這種“以才引才”的模式,正在為鄉村振興培育更多新生力量。
“統戰的‘柔’與青創的‘活’”
這場座談會背后,是大溪鎮探索統戰工作與青年發展“雙向賦能”的生動實踐。一方面,通過“柔性引導”凝聚新階層人士等力量,將其專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另一方面,以“活動IP化”提升參與感,通過定期舉辦主題沙龍、創業分享會等形式,持續激發青年參與熱情,讓統戰的“團結面”更廣、“服務線”更長,進一步延伸服務青年的工作鏈條。
“青年是鄉村振興的‘最佳合伙人’。”大溪鎮黨委統戰委員表示,下一步將建立建言辦理反饋機制,確保“金點子”落地生根。在這場統戰的“聚才”與青創的“破圈”碰撞中,一幅“青年與城鎮共成長”的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