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10日訊(閩南網記者 梁政 周怡楠 文/圖)近日,漳州市民翁先生向閩南網反映,自己因腎結石疼痛難忍,多次到漳州市第三醫院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以下簡稱“體外碎石”)治療,仍無法治愈,最后一次還導致尿血,醫生建議采用輸尿管鏡碎石(以下簡稱“管鏡”)治療。事后,翁先生換了漳州市區另一家醫院就診,在進行一次體外碎石治療后便治愈。他認為,漳州市第三醫院存在過度治療之嫌。
對此,閩南網聯系采訪多位專家了解到,該癥狀采取體外碎石或管鏡治療的判斷依據較為復雜,兩者均符合常理,并不存在過度治療的說法。
3月4日晚上11點許,翁先生因腎結石疼痛難忍,來到漳州市第三醫院就診。在完成CT等前期檢查后,3月5日凌晨,醫院對翁先生進行了體外碎石治療。事后,翁先生的癥狀并無緩解,甚至出現了尿血等癥狀。于是,3月17日,翁先生到漳州市區另一家醫院進行治療,通過體外碎石的方式治療,當天便治愈。
翁先生介紹,自己曾因結石問題多次到漳州市第三醫院就診,該院醫生則多次建議通過管鏡治療。翁先生認為,自己的結石并沒有達到管鏡的標準,且管鏡治療的價格較高,而漳州市第三醫院多次建議管鏡治療,存在過度治療之嫌。
根據翁先生提供的3月4日漳州市第三醫院CT報告顯示,“左側輸尿管下段見多發結節狀致密度影,大者約7.8mmx5.8mm,右腎盞見數個小結節狀致密影,大者約6mmx5mm”,結論為“右腎結石”;此外,根據翁先生的就診記錄,其曾在去年10月1日到漳州市第三醫院進行體外碎石。
3月18日,“越想越不對勁”的翁先生打電話到漳州市第三醫院投訴,向院方討說法。到了3月29日,漳州市第三醫院工作人員回復電話稱,可以承擔翁先生到另一家醫院進行體外碎石治療的費用。翁先生則拒絕了這一賠償方案。這一說法,在翁先生的通話錄音中得到證實。
4月4日,閩南網記者多次聯系漳州市第三醫院相關負責人,院方未正面接受采訪。不過,針對這一問題,閩南網記者也聯系了漳州市區多家醫院的相關專家,根據翁先生的CT報告,多位專家的意見大抵一致:腎結石采取體外碎石還是管鏡進行治療,除了判斷其大小外,還需判斷其形狀,以及是否嵌入到肉里等多種因素,情況較為復雜。因此,漳州市第三醫院建議翁先生采取管鏡治療,并不存在過度治療的情況。同時,體外碎石后導致血尿也屬于概率性的并發癥之一。
閩南網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腎結石系臨床泌尿系統常見病,大多數腎結石患者以草酸鈣結石為主。目前,國內對于腎結石的治療也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依據結石的大小,引起梗阻的程度,以及有無繼發感染等因素,可采取保守藥物治療、體外碎石或手術治療。
此外,針對翁先生質疑的“漳州市第三醫院治療無果,為什么其他醫院一次體外碎石就治愈”問題,專家介紹,這也存在出現“疊加治療”的可能,即此前漳州市第三醫院進行體外碎石,已使翁先生的癥狀得到緩解,最后換了醫院再次進行體外碎石,恰好徹底將結石擊碎并排出。
與此同時,不少市民對漳州市第三醫院的屬性感到疑惑。那么,該院究竟是公辦的還是民營的?
閩南網記者了解到,去年8月,龍文區醫療保障局發布通告:漳州市第三醫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變更,醫院經營性質由非營利性(政府辦)變更為非營利性(非政府辦)。
4月7日,閩南網記者聯系龍文區衛健局。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漳州市第三醫院不屬于公辦醫院,系非營利性的股份制醫院,其中“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占股90%,龍文區政府占股10%。該負責人介紹,因為醫院里還有一部分編制內人員,所以該院早期登記為公辦醫院(現已轉制),這是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