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當地時間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到訪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時突然展示一些視頻和剪報,指責南非正出現“針對白人的種族屠殺”。對此,拉馬福薩當場否認,并指出特朗普所謂南非白人正逃離暴力和“種族主義”法律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這場被美國媒體稱為“伏擊”的會見中,特朗普突如其來的舉動,導致本想借此行改善兩國關系的拉馬福薩大吃一驚。拉馬福薩說,在南非,所有種族都受到暴力事件影響,其中黑人受影響最大。
今年南非美國關系持續緊張
今年以來,南非與美國關系一直緊張。2月,特朗普炮轟南非頒布的新版《征用法案》,指責南非政府“沒收土地”構成對南非白人的“種族歧視”,并發布行政令宣布切斷對南非援助。受特朗普器重、生于南非的埃隆·馬斯克也多次抨擊南非土地改革政策。
3月,南非駐美大使拉蘇爾因在一次研討會上稱特朗普正在引領全球白人至上主義運動而遭美方驅逐。3月23日,拉蘇爾返回南非后表示,南非不能以犧牲國家尊嚴和主權為代價去挽回與美國的關系。他在一份書面聲明說,他希望南非能挽回與美國的關系,因為這對兩國都很重要。但南非“不能被霸凌”,南非與美國之間必須是“一種相互尊重的關系”。
5月20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國會參議院一場聽證會上稱,美國選擇不參加今年由南非主辦的二十國集團(G20)會議,無論是外長級別還是總統級別,因為南非一貫與美國政策不一致。
今年的G20峰會定于11月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這將是該會議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行。魯比奧曾拒絕出席今年2月在南非舉行的G20外長會。
美國迎首批南非白人“難民”
5月12日,59名南非白人“難民”經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杜勒斯國際機場抵達美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發表聲明說,今后幾個月,美國還將迎來更多這類“難民”。
媒體記者當天在白宮問特朗普,美國政府為何優先接收南非白人而不是逃離饑荒和戰爭的難民來美國安家。特朗普稱,這樣做是因為“南非正在發生種族大屠殺”,“白人農場主正在被殘忍地殺害,他們的土地正在被沒收”。但他沒有給出任何證據。
他否認因為這些人是白人而優待他們,稱計劃下周與南非領導人談談如何解決南非白人農場主“正在遭到殺戮”的問題。
美國圣公會的難民安置機構當日拒絕按照聯邦政府指示安置那些南非白人“難民”。圣公會高層說,相比許多在難民營或危險環境中等待多年的真正難民,這群“以極不尋常方式被挑選出”的南非白人“難民”獲得更多優待,這“令人痛心”。
南非政府:迫害“完全虛假”
南非政府表示,南非白人遭迫害的說法“完全虛假”。5月12日,拉馬福薩在科特迪瓦出席一個商業會議時說,他最近告訴特朗普,南非政府在努力糾正殖民主義和種族隔離制度所造成的歷史錯誤,一些團體借機向美國政府灌輸錯誤信息,將白人塑造成“受害者”。
今年2月,南非國際關系與合作部發表聲明說,美國涉南非行政令的基本前提“存在事實性錯誤”,且忽視了南非殖民主義和種族隔離的沉痛歷史。“我們對這場旨在歪曲我們的國家而散播虛假信息的政治宣傳運動表示擔憂。令人失望的是,這種敘事方式似乎得到了美國決策者的認可。”
種族隔離血淚史
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今南非地區建立開普殖民地,揭開南非殖民史序幕。18世紀末,開普殖民地被英國接管后,荷蘭殖民者后裔布爾人一路北上,與科薩、祖魯等黑人族群發生激烈沖突,通過威逼利誘獲取新的殖民地,建立布爾共和國。20世紀初,英國通過吞并布爾共和國統一南非,成立南非聯邦。
對南非土地覬覦已久的白人政府1913年通過《原住民土地法案》,將黑人限制在僅占全國土地7%的“保留地”內,禁止他們在區域外購買或租賃土地。大量黑人被迫遷移至貧瘠的土地,而僅占南非總人口15%的白人占據了超過87%的土地。這一法案是日后種族隔離制度的基礎,也為南非的社會矛盾埋下了禍根。
1948年,南非國民黨上臺后開始推行種族隔離制度,進一步剝奪黑人土地,限制其住房、就業、教育等權利。在“班圖斯坦制度”下,黑人失去公民身份,被趕入10個專門劃定的“班圖斯坦(黑人家園)”,生存空間進一步受擠壓。
種族隔離制度盛行時期,南非于1975年頒布《土地征用法案》,規定政府可遵循“自愿買賣”原則征用土地。白人的土地所有權受到保護,并很快利用自身土地發展起大規模現代化農業及其他產業,獲取巨額經濟利益。此后,南非的白人農場商業化、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黑人聚居地則經濟落后,兩者形成鮮明反差。大量黑人陷入貧困,淪為服務于白人農場、礦業和日常生活的廉價勞動力。
南非土地改革步步難
1994年,南非結束了種族隔離制度,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領袖納爾遜·曼德拉成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非國大政府頒布《土地歸還法案》,試圖通過土地歸還和重新分配糾正歷史不公,并在世界銀行建議和支持下提出到2000年“將白人占有耕地的30%轉移給黑人農民”。然而,這一任務至今未能完成。
《土地歸還法案》遭到白人農場主強烈抵制。非國大政府只得繼續遵循1975年《土地征用法案》“自愿買賣”原則,從白人農場主手中購地,分配給需要的黑人農民。由于政府經濟實力有限以及白人農場主漫天要價,土地歸還進展緩慢、問題不斷。在一些黑人家園,由于多年地少人多,許多黑人缺乏經驗和技術,重獲土地后經營不善,導致大片土地荒廢。有數據顯示,2007年,南非由農產品出口大國轉為糧食凈進口國,全國近五分之一人口面臨饑餓。
到2018年,白人控制土地的局面仍無明顯改觀。據報道,占南非全國人口8%的白人仍擁有全國三分之二的農田,平均收入是黑人的至少三倍。貧富差距使得黑人與白人之間矛盾不斷激化,多省出現暴力搶奪農場主土地事件。
非國大政府意識到解決土地問題的緊迫性,2018年拉馬福薩上任后提出修改憲法第25條以推動土地改革。南非憲法第25條規定,不得隨意剝奪公民私有財產,沒收財產只能服務于公共目的且須予以賠償。該法條也被視為南非推動土地改革、打破經濟困局的制度障礙。然而,相關修正案歷時三年準備也未能獲得國民議會通過。
2020年,非國大政府起草新《征用法案》,尋求在現行憲法框架下以普通立法形式推進土改。新法案一路綠燈,2024年3月走完相關程序,由拉馬福薩于今年1月簽署生效。《征用法案》允許政府在特定情況下以“零補償”征收土地,這一規定觸發利益群體強烈不滿。面對爭議,拉馬福薩表示,《征用法案》旨在確保南非公民以公平、公正的方式獲得土地,并非沒收土地的工具。
南非律師兼土地問題專家坦貝卡·恩古庫亞托比認為,《征用法案》是簡化政府獲取公共利益所需土地的必要立法,“零補償”情況僅會在極特殊情況下發生,例如征收無人使用或對公眾安全構成風險的土地。
美國介入生是非
據白人團體統計,本世紀以來,南非每年約有數十起白人農場主遇襲喪命事件發生。南非安全研究所犯罪與司法項目負責人加雷思·紐漢認為,白人農場主成為暴力事件的目標,主要原因是貧富差距,而非種族仇恨。
然而,南非白人遭“種族歧視”乃至“屠殺”的敘事在西方媒體持續傳播。一段南非某農場道路兩旁白色十字架林立、配文“每個十字架代表一個在2018至2022年被殺害的南非白人農民”的視頻在社交媒體平臺廣泛傳播至今。
長期以來,南非白人民權組織“非洲論壇”一直尋求美國右翼支持,聲稱“南非政府存在對白人的種族歧視”,通過“無償征地”強行沒收白人農場主的土地。生于南非的馬斯克也多次指責南非政府不公正對待白人少數族裔。
特朗普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曾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威脅要對南非政府強征白人農場主土地以及“大規模殺害”白人農場主一事展開調查。這引起南非政府憤怒,拉馬福薩說特朗普被“嚴重誤導”,并指責他煽動種族分裂。
南非政治分析人士翁加瑪·姆廷卡認為,特朗普的言論是其“脅迫外交”的一部分,是在借機操縱公眾情緒,向南非政府施壓,迫使其向美方“靠攏”。
分析人士指出,南非的土地改革不僅交織著殖民遺產清算、經濟社會轉型、國內政治斗爭、化解種族仇恨等國內議題,也折射出全球秩序中的深層矛盾和權力博弈。(記者:黃恒、郭倩、歐颯、白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