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走出金融危機影響的摩根士丹利將重心轉向理財等更為平穩的業務,并且收縮固定收益交易部門,已經慢慢追趕上了高盛。
據海外媒體報道,截至本周一收盤,摩根士丹利的市值為864.03億美元,超過高盛的858.82億美元,十年來首次在市值上超越高盛。
上周,摩根士丹利公布的二季度盈利和各項營收均超出華爾街預期,其中財富管理業務稅前利潤大漲25%,為近3年來的最佳表現;交易業務收入雖同比下降2%,卻連續第二個季度戰勝表現更慘的高盛;固收業務收入更是同比大增36%,傲視華爾街群雄。此外,摩根士丹利二季度派息將增加至每股0.25美元,至多5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將在2018年二季度前完成。
反觀高盛,二季度財報卻創下了這家“交易之王”十年來的最差表現,當季FICC(固收、貨幣和大宗商品)交易收入同比下降40%,上半年股票和債券交易收入大跌10%,特別是大宗商品業務創下高盛自上市以來的最差季度表現,引發高盛未來是否還將繼續堅守大宗商品這一陣地的疑問。據悉,高盛已經對大宗商品部門開啟了內部非正式審查,希望借助審查,對大宗商品部門的發展前景作出更好的規劃。
金融危機后,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萎縮和各種嚴厲監管,令投行在大宗商品領域舉步維艱,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在內的眾多頂級投行今年來早已大幅收縮,甚至完全退出了大宗商品業務。
多年來,高盛一直是華爾街公司對標的對象。市場數據顯示,2009年高盛的市值比摩根士丹利多出大約500億美元,表明兩家投行身價相差懸殊。高盛是華爾街唯一一家歷經140多年歷史屹立不倒的巨擘,即使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未能將其打到。最近幾年,高盛的多項業務營收卻大幅下滑,部分甚至不敵華爾街其他同行。
摩根士丹利壓過高盛,成為新“華爾街之王”的秘訣是什么?對于摩根士丹利來說,2009年斥資收購花旗集團旗下美邦交易中介和理財部門是個重要的轉折點,這樁交易讓摩根士丹利在金融業的交易中介和理財版塊中占據了領先地位。憑借理財和資產管理業務趨于穩定,摩根士丹利似乎比高盛能更加輕松地迎接未來的市場波動。(吳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