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是現代企業的成功之道,政府行政管理也應該向企業學習。無規矩不成方圓。行政領域存在許多陋習,有些甚至屢禁不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規則的缺失。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國務院工作規則》。規則要求,國務院及各部門要改革和規范公務接待工作,不得違反規定用公款送禮和宴請,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禮和宴請,等等。
“八項規定”出臺之際,中央明確提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國務院工作規則》也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產物。執政為民、依法行政、實事求是、民主公開、務實清廉,必將裨益于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上行下效,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自覺并不總是可靠的,現實往往是,上能行下難效。中央“八項規定”等政策出臺之后,公款吃喝風氣為之一變,高檔消費持續低迷,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去年12月的增速下降了2%。在這種態勢之下,仍有不少基層政府部門及官員偷梁換柱,千方百計變通,對沖“八項規定”,譬如將宴請改在私人會所或農莊,將茅臺酒倒進礦泉水瓶……類似的情形完全有可能在“工作規則”身上再現。
無規矩不成方圓。行政領域存在許多陋習,有些甚至屢禁不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規則的缺失。若以“紅頭文件”論,我們的“規則”并不少,上面發一個文件,下面要發若干個遙相呼應,但“文件”式的“規則”,精細化不足、可操作性不強、嚴肅性欠奉。別說“原則上”、“一般不”的精細化不足,給執行者留足自由裁量空間,最終讓“規則”幾近于無,哪怕看似斬釘截鐵的“嚴格控制”、“嚴肅處理”表述,很多時候也沒多少可行性。況且,“文件”畢竟不是法律,靈活有余而嚴肅不足,難以行之久遠。
健全行政程序,利用嚴格的程序規范、限制公權力使用,讓政府機關及公務人員行使權力的每一步驟及形式都有嚴格的規則約束,任何違反程序的行為都將受到限制甚至是問責,是許多國家成功的經驗,也是我國行政改革的必經之路。健全行政程序,先從規則入手,一套精細的、剛性的、覆蓋各級行政部門的規則必不可少。
這套規則,必須升為法律。我們雖有《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制法》等幾個與行政行為有關的法律,但缺乏規范整個行政行為的《行政程序法》。法律的缺位,直接導致行政收費、行政征收征用、行政裁決、行政確認、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計劃等行政行為的失范,給某些行政人員留下了尋租、濫權、腐敗的空間。
這套規則,還必須精細化。精細化管理是現代企業的成功之道,政府行政管理也應該向企業學習。實踐證明,實施以科學管理為基礎、以精細操作為特征的精細化管理,嚴格依照法律要求設定流程、細化管理環節,杜絕傳統行政管理中的粗放,是建設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的有效途徑。最簡單的,規定公務接待的人均費用,在可執行性上,顯然要比時下一些原則性規定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