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市近日正式啟動網絡反腐聯盟,由佛山市紀委、監察局牽頭,成員包括知名網友、媒體代表、宣傳部門人士、黨校和佛科院學者等,這在全國地級市中應屬首例(3月28日《羊城晚報》)。 佛山市成立官方版網絡反腐同盟,讓人不禁想起曾熱鬧一時的民間反腐網站。2011年,國內多家民間反腐網站上線,其中以“我行賄了”網站名氣最響,有的網站甚至因訪問量過大導致服務器癱瘓。正當人們寄望于這些網站助反腐工作一臂之力時,打擊卻接踵而至,相關人士稱公民反腐網站不合法,網友舉報也容易“打草驚蛇”,于是,“我行賄了”網站通過備案不到一個月又被注銷備案,于當年8月10日夭折。 在我看來,網絡反腐雖有不少弊端,但總體上還是弊小于利,至少,其弊端總沒有貪腐橫行的危害大。所以,對民間反腐網站應該規范,而不該因噎廢食,應該“疏”,而不應該“堵”。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對佛山市成立網絡反腐聯盟感到欣喜。其一,由紀委、監察局牽頭來做這件事,體現了官方對民間反腐熱情和網絡反腐敗力量的重視,正在積極拓寬反腐敗渠道;其二,這相當于官方認可網絡反腐,客觀上為網絡反腐“正名分”;其三,在官方的指導下,網絡反腐有望走向規范化、常態化,尤其是紀委、監察局牽頭,可以實現民間反腐與紀檢反腐的對接——這一點非常重要,民間反腐網站的困境之一就在于,這邊網友舉報沸反盈天,那邊紀檢部門不予理睬,官方版網絡反腐聯盟則可以化解這一問題。 當然,上述之“喜”只是理想狀態,官方版網絡反腐聯盟怎樣運作、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坦白地說,對于這一新生事物,我在寄予厚望的同時還有一些擔憂,準確地說是擔心。一方面,官方版反腐聯盟相當于對民間網絡反腐的“招安”,“招安”本無不可,規范理所應當,但規范會不會變成嚴厲管制乃至變相壓制?網絡反腐聯盟應成為名副其實的“反腐工程”而切不可變成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要善待而不能怠慢網民的反腐熱情和舉報,即使網民的舉報有誤,也要保護而不能打擊舉報人。另一方面,雖然由佛山市紀委、監察局牽頭成立,但網絡反腐聯盟是否具有足夠的“抗壓性”?網民的舉報五花八門,難免涉及位高權重的人物,外地網民也可能來此舉報其他地方的貪腐現象,如此,網絡反腐聯盟勢必要遭受各方面的巨大壓力,能否扛得住壓力,將是官方版反腐聯盟會不會步民間反腐網站后塵的關鍵。 新聞中有一個事例耐人尋味:佛山市網絡反腐聯盟成立于高明區人大常務副主任陸幟然涉嫌嚴重違紀被立案調查之際,此前6年,陸幟然多次被市民在網上曝光,直到最近一次曝光引起媒體強烈關注,才終于被紀檢部門立案調查。這個事例既表明了網絡反腐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表明,網絡反腐能否發揮積極作用,關鍵在于紀檢部門是否積極作為。網絡反腐聯盟成立了,反腐線索有了,但若紀檢部門不為所動,那么網絡反腐聯盟的作用和前景就讓人不敢樂觀了。
責任編輯:hdwmn_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