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樹節期間,各機關單位和社會團體又掀起了春季植樹的熱潮。用自己的行動為家園添綠,為子孫造福,意義確實重大。
看到一棵棵樹苗找到新家,筆者在為它們祈福的同時,也為一些農村老樹的命運擔憂。近年,隨著城市的不斷拓建和一些富人別墅的興建,對移植樹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移植樹木哪里有?當然是廣袤的農村。在鄉下,不難看到這樣的情景:一棵枝繁葉茂樹形優美的老樹,在機器的作業下被連根拔起,簡單“去粗取精”后被運走,留下的是一個巨大的窟窿。專門做這種生意的可簡稱為“找樹源”,他們常常開著卡車游走于各鄉村,一旦物色到樹形優美的老樹,便花少量的錢從樹主人的手中買下,然后再以高價賣給園藝移植場。在園藝移植場被暫時種下的老樹,一旦被客戶物色上,便會被以更高的價格拔走,最后安家于城市廣場、富人庭院等。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老樹在鄉下“貧瘠”了一輩子,把它們接到條件好點的地方,既可“享享福”,也可為城市的綠化作貢獻,何樂而不為呢?其實不然。筆者長期居于鄉下,也接觸到不少“移樹人”,據他們透露,由于老樹根系密,移植過程中損傷較大,因此被移植到園藝移植場暫時種下等待買家的過程中,能存活的也只有80%左右;買家再次拔出,移植到目的地時,成活率也只是90%左右。也就是說,從鄉下移走100棵老樹,能最終“挨到”目的地的只有70棵左右。雖然干這行要承擔樹枯死的風險,但由于一本萬利,再加上近幾年對移植樹木的需求量大,因此干這行的人越來越多,農村老樹面臨著被掏空的危險。
想方設法綠化城市,創建宜人的居住環境,這是好事,但也要講究方式,比如可培育樹苗來種植。如此“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實在不可取,因為美麗的農村實在傷不起,奄奄一息的老樹實在傷不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