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氣候變化與能源合作
39、承諾達成有力度的2015年協議:在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共同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的基礎上,中美雙方承諾繼續緊密合作并與其它國家一道解決妨礙今年12月在巴黎達成一項成功、有力度的全球氣候協議的重大問題。雙方決定通過政策對話就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相關問題保持和加強定期的高級別對話。雙方歡迎各國提出有力度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
40、2014年11月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下合作項目的進展:歡迎為落實2014年11月中美聯合聲明下啟動的新的、拓展性雙邊行動倡議所采取的實際措施,包括清潔能源研究中心(CERC)續簽5年,與中心的私營部門合作伙伴共同開展第二階段工作,以及推進關于在新的CERC能源和水領域開展合作的進程;籌備性工作包括為中國大型商業化規模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示范項目選址而召開的技術研討會、現場調研以及政府、企業和機構間合作信息交流,以便到習近平主席訪美時宣布選定的CCUS示范項目,以及合作示范高壓下利用二氧化碳從深咸水層向地表驅水;2015年3月召開了雙方國內管控氫氟碳化物政策的對話;即將于今年秋季在洛杉磯召開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2015年4月由美國商務部、美國能源部和中國商務部成功組織綠色產品貿易代表團訪華。
41、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雙方加強和強化氣候變化工作組。該工作組是雙方開展支持各自2020年前和2020年后氣候行動的定期對話和建設性合作的重要機制。雙方建立了新的國內政策對話,并決定在習近平主席9月訪美前探索新的合作領域,包括在零排放汽車領域拓展合作。雙方發布了工作組年度報告,記錄最近進展和未來工作目標。
42、強化氣候變化政策對話、啟動新的國內政策對話:過去一年,雙方在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定期開展強化政策對話。強化政策對話有助于雙方分享各自2020年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信息,同時也促成了2014年11月中美成功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雙方在2015年6月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前夕又召開了一次強化政策對話,并決定利用未來雙邊和國際會議召開后續會議,旨在為在巴黎達成成功的全球氣候協議做準備。與此同時,為支持雙方就實現各自2020年前和2020年后目標和低碳經濟進一步開展建設性對話,雙方在強化政策對話機制下建立了新的國內政策對話機制,分享國內政策目標、規劃、挑戰和成功的信息。前兩次國內政策對話已分別在2015年5月和6月召開,后續會議擬于2015年8月和冬季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會間會期間召開。
43、削減氫氟碳化物(HFCs):在2013年和2014年雙方所達成的共識中,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決定在國內、雙邊并與其它國家一道逐步削減HFCs的生產和消費。雙方在貫徹落實相關共識方面已經取得進展。在國內,美國正在識別和批準具有較高全球增溫潛勢的HFCs的氣候友好型替代品,建議禁止特定設備使用具有較高全球增溫潛勢的特定種類HFCs,例如機動車制冷設備。中國已經針對所有化工生產設備實施了HFC-23副產品排放管控。在政府大量資金支持下,所有HCFC-22設備需要加建并運行HFC-23焚燒設施。雙方歡迎在HFCs領域雙邊務實合作已經取得的進展,同意進一步探索雙方工業部門合作的機會。雙方在多邊進程下就HFCs問題交換意見,同意共同并與其它國家合作,通過利用包括《蒙特利爾議定書》的專長和機制在內的多邊方式來逐步削減HFCs的生產和消費,同時繼續把HFCs包括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有關排放計量和報告的范圍內。雙方強調《蒙特利爾議定書》的重要性,包括作為下一步通過建立一個不限成員名額的接觸小組,來審議包括對第五條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成本有效性、替代品的安全性、環境效益及修正案在內的所有相關問題。美方同意開展工作,以解決議定書第五條國家在《蒙特利爾議定書》下削減HFCs的關切。雙方同意就國內、雙邊和多邊問題在重要會議之前或期間進一步加強溝通,包括面對面就HFCs問題進行磋商。
44、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載重和其它汽車減排:在氣候變化工作組大量技術和政策交流的支持下,雙方在載重汽車和其它汽車減排倡議的關鍵工作領域取得了顯著的國內政策和務實合作上的進展。關于載重汽車燃油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美國目前正在為2018年后中型和載重汽車制定新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燃油經濟性標準。這些標準在2015年6月提出,并將在2016年年底完成。中國正在為2020年及以后輕型和載重商用車輛開發新的燃油消耗標準,分別將于2015年年底和2016年年底完成。關于尾氣排放和燃油質量標準,中國在全國實施超低硫汽油和柴油燃料的進程加快了一年,時間提前到2016年底。為利用高質量燃油供應,中國目前正在開發輕型和載重汽車國6排放標準,并將在2017年年底完成。2015年中方還建立了載重和輕型汽車更完善的合規項目。在綠色貨運,美國擴大了“智能交通”計劃的規模,從2015年開始包括駁船貨運,并將在2016年新增航空貨運。中國加強了綠色貨運倡議,包括綠色貨運效率標準、20家企業試點項目和綠色駕駛手冊。最后,雙方決定在2015年秋季啟動新的中美零排放巴士合作。
45、電動汽車研討會:為支持中美電動汽車合作和中美創新對話,中國科技部和美國貿易發展署在2015年6月共同主辦了電動汽車研討會,吸引公共和私營部門代表就標準和技術進行討論。
46、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智能電網:歡迎氣候變化工作組智能電網倡議下的四個合作示范項目取得的進展。迄今所取得的顯著進展包括美國爾灣智能電網示范項目,通過采用智能電網技術的零凈能耗家庭減少了超過60%的能源使用量和80%以上的電力成本,以及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的四個子項目功能和應用情景的開發。2015年3月,雙方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威斯敏斯特舉行了第三次研討會,進一步開展示范項目的技術交流,并繼續開發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學,這些方法學將最終應用于四個示范項目的效益評估。雙方還推薦了三種新的智能電網一體化技術實踐:高滲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對連接設備所產生的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以及微型電網。下一次研討會將在中國北京召開,并將在2015年秋季赴中國天津市進行項目實地考察,還包括討論技術支持活動和智能電網標準,并將設置與企業進行討論的環節。雙方進一步決定更加重視企業參與和技術支持,以擴大智能電網在兩國的制度能力。此外,在2014年10月成功舉辦第一次考察后,美國貿易發展署在2015年將資助第二次智能電網考察,邀請中國國家能源局和相關電力公司參加。
47、智慧能源大數據管理系統可行性研究及試點項目:決定加強電網現代化合作。中美雙方決定支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和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美國貿易發展署支持下開展電網的大數據分析可行性研究和試點項目。該項目將展示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為智能電網提供運行監測和配電、用電和停電管理的優化。
48、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工作組下2014年選定的4對CCUS合作項目的雙方參與者繼續討論了項目開發任務。過去一年中,美國能源部資助分別在美國和中國召開關于CCUS技術、政策和監管信息交流的兩次研討會。美國研討會包括中國代表團與美國公司在中國尋求商機的會議,并于2015年2月1日至7日考察了數個二氧化碳驅油項目,這一考察是美國貿易發展署支持的CCUS考察的一部分。2015年4月20日,第二屆工作組CCUS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這一研討會提供了展示最初的四個CCUS項目成果,以及提出幾個新項目的機會。目前中美兩國的潛在合作伙伴正在討論這些新項目,并制定具體的任務和行動。為推進這些建議,美國能源部支持了美國幾個潛在合作伙伴的預可研和項目開發活動。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美國能源部選擇了2個新的CCUS項目并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正式確認。
49、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建筑和工業能效:為促進改善合同能源管理,雙方于2015年1月在北京舉行了專題研討會,匯總共同開發的資源,包括市場機會分析、政策建議、資源工具包和示范項目機會分析。參會企業成立了一個新的、雙方企業領導的工作小組,以推動合作項目并拓展價值120億美元的中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和76億美元的美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在將于2015年9月舉行的第六屆中美能效論壇的簽約儀式上,雙方將確認符合雙方共同認定的能效標準的創新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項目。通過國際能效合作伙伴計劃,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就評估十大最佳節能技術和最佳實踐的方法學達成共識。參與者將根據此方法學開發“雙十佳”清單,并于2015年9月前完成。
50、能效標準合作: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與美國能源局決定就中國鍋爐系統自愿性能效標準與兩國企業開展合作。中美雙方決定加強數據中心能效標準領域的交流。 51、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收集和管理:成功完成了對溫室氣體監測和報告的方法學、數據驗證以及電子注冊系統開發的能力建設工作。中國于2014年公布了14個行業具體的溫室氣體報告指南,并計劃于2015年再完成9個行業的溫室氣體報告指南。目前,中國正在設計其國家溫室氣體報告系統。美國已連續第五年完成了對41個行業的8000多個設施和供應商的溫室氣體數據收集,包括二氧化碳和其它具有較高全球增溫潛勢的氣體,如甲烷、氫氟碳化物和全氟化合物;這些數據在美國完善其溫室氣體清單、開發并執行美國甲烷減排戰略和支持氣候政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兩國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中國溫室氣體指南開發、數據報告系統建設、數據管理以及關鍵工業行業和溫室氣體相關數據的質量控制方面的能力建設合作。雙方將在中國確定一個示范項目,以應用中國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學和美方經驗來尋找減排機會。
52、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氣候變化與森林:歡迎和核準氣候變化工作組框架下氣候變化與森林倡議的實施計劃,并同意通過四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方面是“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中林業和土地利用議題開展政策對話”。雙方在2015年5月進行了首次對話,并就公約附屬科技咨詢機構下的議題交換意見,以增進對氣候變化談判中彼此立場的理解。實施計劃明確了第二方面工作“就林業相關溫室氣體的測量、報告與核查開展技術合作”中的聯合活動,側重于估算和報告林業相關溫室氣體。第三方面工作是“在林業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協同方面開展技術和政策合作”,第四方面工作是“林業、氣候、融資和投資”。后三個領域的活動將于2015年下半年展開,包括一系列電話會議、技術研討會以及為了分享經驗和幫助確定林業相關問題的最佳實踐而進行的考察。雙方將進一步探討商品、林業和溫室氣體排放相關問題。
53、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鍋爐效率和燃料轉換研究:認識到工業鍋爐是重要的耗能設備且是重要的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源,中美決定擴大工業能效合作以促進關鍵耗能系統的深度改造,并分析工業蒸汽和過程加熱系統中更換燃料的成本、效益和技術可行性。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美國國務院決定于2015年6月在寧波和西安兩個試點城市與利益相關方,包括中國國家發改委、省級領導、電網公司、私營公司和金融機構一起發布并執行由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成立的雙邊技術組制定的政策實施路線圖。作為上述實施路線圖的一部分,雙方同意在一個或兩個試點城市探索應用美方技術。作為前期步驟,在雙方經費允許的情況下,雙方計劃組織美方專家拜訪包括中方城市管理者在內的中國利益相關方,就相關技術、政策創新和市場機制深入交換意見。實施路線圖執行中期,在雙方經費允許的情況下,美方歡迎中國利益相關方訪美并將安排與相關專家會面。
54、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雙方同意在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倡議下分兩軌開展工作。在第一軌下,雙方同意今年秋季在洛杉磯舉行第一次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2016年在中國舉行。雙方計劃邀請兩國地方領導及代表出席會議,會議包括地方領導表明其政治決心、雄心和行動的高級別全會,開展技術交流、分享經驗和最佳實踐的工作層會議,以及舉辦私營部門參與的展覽。在關于城鎮化智能基礎設施的第二軌下,雙方在以下領域初步達成合作共識:試點和示范項目中的氣候智慧型城市、全球城市團隊挑戰和智慧型城市研發及示范。雙方將繼續就可能的新議題開展討論。
55、智能城市、智能增長商業發展代表團:美國商務部長普里茨克和能源部常務副部長蘭德爾與中國商務部和國家能源局合作,于2015年4月12日至17日共同率“智能城市-智能增長”商業發展代表團訪華。此次訪問重點關注綠色基礎設施,能效,綠色建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環境行業,凸顯了可持續的城市化技術為支持中國實現空氣質量和氣候目標帶來的益處。
56、關于綠色港口和船舶的合作:認識到兩國港口和船舶在貨物運輸中的重要性。然而,港口和船舶也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物、溫室氣體和黑碳排放。現有大量經驗、最佳實踐和技術可以用來減緩排放并減少對空氣質量和氣候的影響。考慮到借此共同拓展環境效益的機遇,雙方決定啟動一個新的關于綠色港口和船舶的倡議。
57、綠色港口和船舶對口磋商:中國環保部、美國環保局和貿易發展署就綠色港口和船舶議題舉行了對口磋商,上海交通委、深圳人居委、美國交通部和洛杉磯港等單位參加了會議。會議分享了港口和船舶排放在影響空氣質量方面的經驗,討論了國家、省、港務局與利益相關者在經濟、高效減排方面的優先合作領域。雙方同意在減排方面擴大合作,使中美兩國共同獲得環境效益。
58、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在五年成功運行的基礎上,中美兩國決定繼續擴展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CERC)合作以進入第二個五年(2016年至2020年)階段。兩國將共同出資至少2億美元以資助CERC。其主要研究內容將包括先進清潔煤技術(包括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清潔汽車、建筑節能以及能源與水。兩國元首在2014年11月宣布的新合作領域“能源與水”將由中國科技部和美國能源部牽頭。中國科技部擬召集國內有實力的研究院所和大型能源企業于今年成立“能源與水”中方產學研聯盟。美方將通過競爭招標的形式成立類似聯盟。
59、分布式能源熱電聯供:為支持中美能源合作項目,中國國家能源局和美國貿易發展署決定繼續在中央和地方層面開展分布式能源熱電聯供領域的合作。美國貿易發展署將資助召開研討會并開展相關研究,以便雙方利益相關方進行政策、標準、市場準入、最佳實踐和技術解決方案等方面的討論。
60、可再生能源伙伴關系:決定繼續在2009年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宣布成立的中美可再生能源伙伴關系框架下開展可再生能源務實合作。目前根據該倡議共有11個合作項目正在實施,包括集中太陽能發電、光伏質量認證、光伏融資、可再生能源并網和新能源城市等。
61、能源安全:認識到能源利用在氣候變化和經濟可持續增長中的重要地位,中美雙方決定繼續把國內和國際能源政策作為落實中美氣候承諾的一部分。雙方認識到努力加強全球能源安全是雙方的共同目標。雙方重申致力于開展能源安全對話,并認識到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美在確保能源安全方面既擁有共同利益和責任,也面臨共同挑戰。中美雙方決定在不久的將來會面,就能源安全的共同關切、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滿足各自能源需求進行討論。中美雙方重申致力于加強廣泛政策領域的對話、信息交流與合作,包括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穩定、確保能源供應多元化、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的可持續和高效利用。
62、非常規天然氣交流:2014年5月,中國國土資源部和美國國務院在北京共同舉辦非常規天然氣可持續發展論壇,就非常規天然氣可持續開發的經驗、天然氣勘查區塊招標程序以及招標合同條款的最佳做法等進行了交流。2014年9月,中國國土資源部管理專家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就頁巖氣開發相關法律法規、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等問題進行了調研,美國聯邦、州和地方的管理專家參加了討論,并現場考察了德克薩斯州鉆井平臺。2015年,雙方將繼續探討各類合作方式,推動中國非常規天然氣可持續發展。
63、中美頁巖氣培訓項目(第二期):決定聯合在中國開展第二期頁巖氣開發技術、貿易和監管等領域培訓。與2013年至2014年期間成功舉辦的第一期培訓相似,這一公共與私營部門合作項目仍由美國貿易發展署、中國國家能源局、中國環保部、美國能源部、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商務部協調開展。項目將邀請政府和產業界專家,為中美雙方頁巖氣領域參與者提供平臺,討論當前機遇與挑戰、分享最佳實踐和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案。
64、交流培訓項目:中國國家能源局和美國能源部繼續開展百人交流培訓項目,擴大兩國能源行業,特別是在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方面的信息交換和相互學習。一個美方代表團將于2015年8月訪華。
65、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合作:對核安保領域,尤其是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和微中子源反應堆由高濃鈾燃料改造為低濃鈾燃料(微堆低濃化)項目取得的積極進展表示歡迎。雙方注意到核安保示范中心自2013年10月奠基儀式后在建設上取得的重大進展,并期待2015年核安保示范中心建設完工。中美兩國計劃在核安保示范中心建成后,繼續進行定期技術交流。雙方對微堆低濃化改造方面的進展表示滿意,注意到低濃鈾燃料的制造和測試和中國國家核軍工管理局對安全分析報告的最終審核,計劃于2015年9月移除高濃鈾燃料,并期待2015年12月前完成最終改造。雙方將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支持對加納微堆進行低濃化改造,并將高濃鈾燃料運回中國。中美雙方愿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支持未來的微堆低濃化改造。
66、民用核能研發:決定繼續開展民用核能研發合作。雙方決定繼續在中國國家能源局與美國能源部簽署的《雙邊民用核能合作行動計劃》框架下開展合作。雙方于2014年9月簽署了在中國試驗快堆開展聯合輻照試驗的意向聲明,正推進輻照實驗的準備工作。雙方初步計劃今年8月在華召開行動計劃聯合工作組第7次協調會議。雙方還決定在《中美核能科技合作備忘錄》框架下由中國科學院和美國能源部繼續開展合作。下屆中國科學院與美國能源部執行委員會會議初步計劃于2015年9月在華舉行。
67、核電合作:兩國政府高度重視正在中國三門、海陽建設的世界首批AP1000項目,鼓勵各自公司解決所有未決問題,確保三門首堆盡快安全發電。
68、核安全合作:中國國家核軍工管理局與美國核管會繼續通過AP1000核電項目監管和技術交流開展核安全合作,著重在AP1000調試、設計變更、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核安全審評軟件培訓以及監督員交流領域繼續合作;雙方監督員共同對中國在建AP1000核電項目以及供應商進行了聯合監督。2015年,中美兩國監管當局將繼續共享AP1000項目調試監督信息、加強人員交流,并在反應堆運行安全、信息公開和公眾溝通領域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