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昨日,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泉州市物價局聯合發布泉州2月份CPI數據。數據顯示,2月份泉州CPI同比上漲3.1%,創18個月來新低。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4.0%,菜價上漲7.3%。據了解,菜價上漲已近一個月,這兩天漲幅還更大,撬動菜價上漲的仍是天氣因素。
市場難覓1元菜
昨日,記者走訪了泉州市區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幾乎看不到1元以下的蔬菜,最便宜的白蘿卜每斤也要1.5元左右。根據泉州蔬菜網公布的數據,昨日泉州主要蔬菜零售價格為:上海青每斤2.5元,黃瓜每斤3.5元,白蘿卜每斤1.25元,西紅柿每斤2.5元,包菜每斤2.5元,大白菜每斤2元,花菜每斤2.5元。
“2月中旬后菜價就一直漲,這兩天漲更多。”浮橋延陵蔬菜基地農技員王建軍告訴記者,現在當地蔬菜主要品種為上海青、花菜、西紅柿和菠菜,上海青和西紅柿的批發價都在每斤2元左右,花菜和菠菜每斤3元左右。
天冷菜量少
“雨多,氣溫不穩定,西紅柿賣相差,花菜個頭小,菠菜更麻煩,原來40天的生長周期,現在變成60天。”王建軍說,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本地蔬菜上市量。而對于外調蔬菜,調入量雖然沒有減少,但是北方雨雪影響了產量,外調來的菜,價格也跟著上漲。
“應該不會漲太久了。”泉州市蔬菜公司副總經理沈勁濤說,天氣一回暖,本地菜的品種和產量都會上來,供應量增加了,價格就會下來。(本網記者沈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