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于十八大之前,審判于十八大之后,歷時三年有余,以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被判死緩、高鐵“一姐”丁書苗(又名丁羽心)被判20年有期徒刑為標志,近日,鐵路系統(tǒng)的腐敗窩案終于畫上了句號。
這起腐敗窩案,集中暴露了壟斷和政企合一的行業(yè)系統(tǒng)的弊端。該系列案,牽扯鐵路系統(tǒng)官員近20人,均身處要職;牽扯以行賄為主的大型國有企業(yè)幾十家;牽扯各路商人十幾名;涉及非法資金數(shù)十億元。
丁書苗和劉志軍的最后掙扎,主要利用了在會所和其他組織的活動中,變相網(wǎng)絡或裹挾人脈資源,又因此牽連出更多貪腐線索和“老虎”。在十八大之后,多名落馬的山西籍高級官員中,曾與丁書苗勾連的人不在少數(shù)。
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企業(yè),在相對封閉的鐵路系統(tǒng)內(nèi),勾連關(guān)系、各有分工、官商共舞,極盡能事壟斷資源,自上而下、從內(nèi)到外腐敗橫生。在鐵路系統(tǒng)之外,他們的又想建立更大維度的同盟,在反腐敗成為最強音的當下,一切試圖勾連的“裙帶”被橫掃,一個個“山頭”被消滅。
而回顧和反思鐵路系統(tǒng)的腐敗窩案形成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剖析體制弊端,在如今中國,更有利于看清腐敗與反腐敗之間應當如何角力。
腐敗的成本
從2003年3月到2011年2月,劉志軍擔任原鐵道部部長的職務,整整8年。
《第一財經(jīng)報日報》記者梳理劉志軍在任期間8年的鐵道部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03年,全國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完成533.47億元;2004年,這一數(shù)字為516.32億元;2005年為889.16億元;2006年為1552.75億元;2007年為1772.1億元;2008年為3375.5億元;2009年為6005.64億元;2010年為7074.59億元。
也就是說,劉志軍任期內(nèi),全國鐵路基本建設投資總體接近2.2萬億元。從其任職原鐵道部部長至其事發(fā),投資漲幅近1330%。其事發(fā)后三年,2011年,投資降低至4610.84億元;2012年和2013年投資均維持在5000元稍右的規(guī)模。
另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丁書苗等人先后幫助23家企業(yè)在57個鐵路建設工程項目招標、投標過程中中標,涉及金額1788億余元,收取中介費30余億元,其中,丁書苗違法所得20多億元。判決后,丁書苗僅罰金被判處25億元,被沒收個人財產(chǎn)2000萬元。
劉志軍涉案金額6361萬元;呼和浩特鐵路局原副局長馬俊飛涉案金額為1.3億元;呼和浩特鐵路局原局長林奮強涉案金額7000萬元;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涉案金額4755萬元;原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涉案金額2500萬元;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羅金寶涉案金額4748萬元;原鐵道部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郭文強涉案金額4500萬元;呼和浩特鐵路局原副局長劉彪涉案金額3300余萬元;昆明鐵路局原局長聞清良因受賄2000余萬元;丁書苗女兒侯軍霞因非法經(jīng)營罪被判處沒收個人財產(chǎn)8000萬元。
即,上述部分鐵路系統(tǒng)的腐敗窩案的涉案金額就高達31億元,幾乎占到2003年全國鐵路基本建設投資的5.8%;占到2011年的0.44%;占到劉志軍任期8年總投資的0.14%。
而實際上腐敗成本在整個鐵路投資金額中的占比將遠遠大于上述比例。
丁書苗及其女兒侯軍霞等人非法經(jīng)營的總額1788億元,按此計算,他們非法經(jīng)營涉及的資金總額占到劉志軍8年原鐵道部總投資的8.13%。
偌大的利益和受限不多的權(quán)力,成為丁書苗、劉志軍等人貪腐的最大原始沖動。
關(guān)系是如何煉成的
面對如此巨大利益盤,官商關(guān)系雜糅其間,錯綜復雜。但每一個人均被兩個字——利益——捆綁其中,難以自拔。而所謂“利益”,既包含了官場中一些人的仕途利益,又包含了官商皆圖的經(jīng)濟利益。
這一靠十余年打造的官商同盟關(guān)系,最早起源于羅金寶和丁書苗的相識。
羅金寶與丁書苗都出生在山西,兩人老家相距四五百公里。兩人歲數(shù)相仿,羅1956年出生,丁1955年出生。
丁書苗早年失意落魄,種過地、賣過雞蛋、開過飯店,但是她始終相信,自己背后有貴人相助。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山西煤炭業(yè)在經(jīng)過前十幾年的高負荷開采后,遭遇了供大于求的瓶頸問題,很多煤礦開采出來的煤炭堆積如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當時金融危機導致的全國性經(jīng)濟發(fā)展減速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鐵路運輸能力的嚴重不足。
越是這種狀態(tài),“運輸計劃”即所謂“車皮”問題便顯得更加重要。
當時,山西煤炭滯銷問題更為集中地表現(xiàn)在產(chǎn)煤重地臨汾和晉城一帶。丁書苗的老家沁水縣位于臨汾和晉城的中間部位,典型地遭遇了煤炭滯銷困擾。
這種困擾對于丁書苗而言,卻是機遇。雖然貌似“傻姐”——這一稱呼,直到認識劉志軍后仍被劉多次稱為“豬腦子”——但實際上,丁書苗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意經(jīng)。那個年代,她很快打聽出,搞車皮比開煤礦還要掙錢。而要在當?shù)馗愕杰嚻ぃ瑒t必須結(jié)識當時的北京鐵路局臨汾分局
機緣巧合,丁書苗下血本甚至借錢拿下了羅金寶。據(jù)知情人介紹,其間不乏錢色利誘。羅金寶也覺得丁書苗“實在”“可靠”。正在謀求仕途上位的羅金寶,需要一個丁書苗這樣的角色來為自己提供經(jīng)濟上的后盾。
至此之后,丁書苗可謂飛黃騰達,而與羅金寶的關(guān)系也粘連在一起。
善處關(guān)系的羅金寶在40歲之后仕途上順風順水起來,先后出任臨汾分局副局長和黨委書記,不久之后,調(diào)任大同鐵路分局出任局長。
在這背后,羅金寶最大的支持來自于長其3歲的劉志軍。羅與劉的相識,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同在鐵路系統(tǒng),另一方面是羅“看好”劉的仕途前景,故在各種業(yè)務交流和會上刻意“貼近”劉志軍。而劉志軍也明白,要想在鐵道部站穩(wěn)腳跟,必須培養(yǎng)自己的嫡系。
此時的丁書苗在山西“車皮業(yè)界”已經(jīng)名聲大噪。2001年,羅金寶調(diào)任大同分局局長前后,通過丁書苗安排的羅與劉見面的諸多場合,丁書苗開始接觸劉志軍。而劉志軍對丁書苗的印象,也與羅金寶相似,“老實、可靠”。
劉志軍官至原鐵道部部長的第二年,即2004年,羅金寶職務上調(diào)至北京鐵路局副局長兼任任石太鐵路客運專線公司籌備組組長。這一期間,劉志軍逐漸培養(yǎng)起了自己的嫡系部隊,林奮強、聞清良、邵力平、張曙光、郭文強、蘇順虎等人。2003年4月,早于羅金寶,劉志軍將自己曾經(jīng)任職局長的沈陽鐵路局的同事張曙光調(diào)任北京,與羅一樣同為北京鐵路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