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抑郁多發氣候變化是一大誘因
“這與氣候變化有很大關系。”三院副院長王進義稱,他最近接到的抑郁患者有公務員、教師和即將高考的學生,患者們除了受工作、生活壓力大影響外,最近的氣候變化也可說是一大誘因。
該院下設的泉州市精神心理衛生中心柯主任說,初春天氣漸暖,日照和氣溫變化較大,人體代謝旺盛,大腦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很容易引起情緒波動,且南方的春天多雨、潮濕,氣壓比較低,人容易感到壓抑。
“時常的陰雨、霧霾容易引起大腦分泌激素的紊亂,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容易出現失眠癥狀和焦慮情緒,”柯主任說,春季是一年中情緒問題高發期,加上春節長假后,工作壓力猛增,春天的“心病”問題漸多,其中,抑郁癥、精神分裂癥是這個季節高發疾病。
柯主任說,對一般人來說,都能很快地調整過來,但一些性格比較內向、孤僻、多愁善感或追求完美的人,易因這些感到悲觀,對一些正常的信息特別敏感,碰到一點小困難就覺得絕望,往消極方面想,認為自己什么都改變不了,出現輕生念頭,做出輕生舉動。
王進義稱,春季尤其要注意合理作息,把握好工作時間和進度。如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時,要意識到這是人體的季節性情緒波動,并非因工作難度增加或工作量加大,要有心理準備并做好應對。(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林莉莉 董加固 張凱航)
(有抑郁癥的患者,需及早就醫,尋求專業的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避免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