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5點,泉州市區大坪山上,夕陽下的桂花
昨日下午5點26分,美麗夕陽映照下的泉州市區江濱北路高樓
閩南網1月15日訊 這幾天,我國中東部一些城市遭遇嚴重霧霾,但包括泉州在內的福建沿海,天氣都不錯。昨天白天,預計可能出現在泉州的輕霧,也沒見蹤影,反倒是一整天下來,陽光明媚得很。
而據環保部網站數據中心前日發布的“120個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前十名”顯示,前日,泉州的空氣質量排名第三,API(指不包括PM2.5和臭氧在內的空氣污染指數)為53,超過第四的福州和第七的廈門(詳見本報昨日A1版報道)。
昨日,泉州市環保局表示,這是泉州重工業污染較少、沿海平均風速大、浮塵顆粒等雜質擴散條件好等原因共同造就的。另外,泉州擁有德化、永春等山區,較好的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率,對于改善空氣質量狀況也有所幫助。
分析
污染源少污染物就少
昨日,泉州市環保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科的蔡科長,向記者介紹了泉州空氣質量較好的幾點原因。
首先,與北方一些城市相比,泉州的鋼鐵生產、大型機械制造等重工業少,空氣中的顆粒物也就少。此外,泉州還非常重視對空氣質量有所影響的行業的清潔生產。目前,全市已經在磁灶、內坑、南安官橋等建筑陶瓷行業聚集的地區,重點推廣清潔能源生產,全市已完成102家企業采用LNG天然氣生產,剩下約120家企業也將在今年內完成改造。隨著企業的基本外遷,泉州市區內已經很難再尋覓到鍋爐的蹤影。
其次,北方城市冬季供暖多是采用鍋爐供暖,以煤為原料,影響空氣質量。而在泉州,從去年下半年起,鯉城、豐澤全部區域,洛江經濟開發區萬安園區、雙陽園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清濛園區范圍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爐窯、茶(浴)爐和爐灶等設施。目前,泉州市區已有約60家企事業單位停用高污染燃料,改用清潔能源。
第三,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泉州全市約有機動車60萬輛,市區機動車數量約15萬輛,相對于北方一些大城市少。目前,泉州開始實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辦法,尾氣不達標的車在中心市區限行。去年,環保、交通、交警三部門還聯合出臺加強機動車管理規定,并要求全市做好在用機動車年檢和報廢機動車淘汰兩項工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