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姐們的印度舞一跳起,乘客們的快門便按個不停
留個影,回去跟人說說咱也坐了首發車
龍巖站發的這份午餐還沒吃完,漳州站就到了
閩南網6月30日訊 29日上午,龍廈鐵路開通運營暨動車組首發儀式在龍巖舉行。省委書記孫春蘭出席儀式,省長蘇樹林在儀式上致辭并宣布龍廈鐵路正式開通,鐵道部紀委書記安立敏致辭,省領導梁綺萍、于偉國、葉雙瑜、張志南,駐閩部隊領導汪慶廣等出席首發儀式。
蘇樹林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龍廈鐵路正式開通表示熱烈祝賀,對鐵道部長期以來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并向全體鐵路建設者致以崇高敬意。他說,龍廈鐵路的開通,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懷革命老區、支持福建發展的重要舉措,極大地縮短了閩西老區與沿海發達地區的時空距離,密切了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經濟聯系,必將有力促進山海聯動和革命老區加快發展。
安立敏說,龍廈鐵路的開通運營,是鐵道部與福建省開展省部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必將有效促進福建進一步發揮區域優勢,對于密切閩臺與內陸的交流合作、推動海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鐵道部將一如既往地與福建省密切合作,加快鐵路建設步伐,為促進福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撐。
省領導還先后來到漳州火車站、廈門火車北站,看望了龍廈鐵路建設者和工作人員。
龍廈鐵路是我省繼溫福、福廈鐵路之后的第三條快速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區域鐵路網干線項目,是海西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設計時速200公里,自龍巖站引出,途經龍巖市新羅區、漳州市南靖縣和龍海市,在漳州站與滬深線接軌,引入廈門北站。
龍巖
市民聲音: 96歲老紅軍想體驗
40萬龍巖人在廈門工作、生活,幾乎每個人都有親友在廈門。動車開通,引發許多龍巖市民關注。
昨日下午,記者在龍巖市區中山路遇見年近六旬的章阿姨。她的兩個兒子都在廈門工作。她退休后,時常去廈門看望兒孫,“坐大巴時間長比較辛苦,聽說坐動車很舒服,早就希望它開通了”。章阿姨說,另一個吸引她的是動車可直接到廈門北站,“我小兒子在集美,以前坐大巴只在杏林停,到集美還要轉車,太不方便了”。
得知動車已開通,現年96歲的老紅軍謝畢真開心不已。她告訴記者,1999年6月21日,第一次見到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時,他們就建議加快贛龍鐵路修建。“2010年春節,第二次見到胡錦濤總書記的時候,總書記就向我們問起老區交通建設情況。現在高鐵開通了,發展真是快啊!我一定要親身感受下!”
漳州
動車時代優化交通推動廈漳同城化
“我宣布,龍廈鐵路(漳州站)正式開通!”昨日中午12時許,隨著漳州市市長吳洪芹大聲宣布,從龍巖始發的首趟和諧號D6417次動車緩緩駛入漳州站的1號站臺。這一刻,漳州站站前廣場,近千名市民用歡快的大鼓涼傘和熱情的廣場舞來慶祝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蘇樹林等省領導和鐵道部相關領導從動車上下來,與站臺上的漳州市領導和鐵路建設者們一一握手。隨后,孫春蘭、蘇樹林等領導在漳州市委書記陳冬、市長吳洪芹、市人大主任吳玉輝、市政協主席譚培根等漳州市領導的陪同下,視察漳州站房及站前廣場。
在昨天上午的通車儀式上,漳州市副市長洪仕建表示,漳州正式邁入動車時代,填補了漳州交通的空白,優化了客運結構,改善了出行條件,提高了運輸能力,對漳州對外的交流交往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龍廈高鐵開通,將為漳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次難得的契機,不僅為漳州帶來人流、物流,而且有力推動了廈漳同城化的進程,主動融入廈門半小時經濟圈,進一步擴大外向型經濟的優勢,有效提高漳州的知名度。
市民聲音:
廈門工作漳州安家
“在我看來,漳州比廈門更加適合生活。”老家在漳州,現在廈門打工的小王說,考慮把家安在漳州。雖然他的收入還可以,但和廈門的房價相比,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在廈門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龍廈動車開通,漳州到廈門只要半小時,跟在一個城市沒有區別。而漳州的房價只有廈門的一半。這對我來說,在漳州安家能減輕很大的心理壓力。”
“今年開學,我就可以在家門口上車,坐高鐵去集美上學了。”在站前廣場,大學生小洪興奮地對記者說,她家住在龍海顏厝鎮顏厝村,離龍廈高鐵漳州站非常近。“可以說,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上車,很方便,而且到廈門北站學生票只要10元。”小洪說,以前去廈門,大多選擇和陌生人一起拼的士,一趟30元錢,不是很舒服,又不安全。“我高中的時候,龍廈高鐵就開始建設了,天天盼著它早日通車。”
【記者體驗】
一頓飯還沒吃完 漳州就到了
根據時間的安排,昨日上午的龍廈鐵路正式開通發車,將于11時20分從龍巖站首發一列開往福州的動車。但由于龍巖沒有動車組,所以執行首發任務的動車是昨天上午7時許提前從福州開下來到龍巖的,而且在福州發車及途經廈門和漳州時,順途搭載200多名媒體記者、市民、勞模、鐵路退休員工等,到龍巖參加首發式。
昨日上午7時13分,從福州開往龍巖執行首發任務的動車組D6417緩緩駛入漳州站,在站臺上等待的眾人都很興奮。
動車穩穩停靠在指定位置后,只有2分鐘的停留時間,動車工作人員馬上指引大家上車。2分鐘后,動車開始緩緩啟動了。約5分鐘之后,車上的速度儀表顯示,時速已經達到了190多公里,鐵路兩旁的一排排電線桿快速地向后退去。
以前坐火車時,常會聽到“哐當哐當”的聲響,但這回卻沒有。一問才知,以前鐵路的鋼軌是25米長一根,接縫處多,縫也大,列車行進時,“哐當”聲響就來自于兩根鋼軌的接縫處。而龍廈鐵路使用的是無縫鋼軌,鋪軌用的每一根鋼軌長500米,鋪設后又焊接到一塊,沒有接縫,就不再有“哐當哐當”的聲音了。
一路上,飛馳的動車穿過一個個隧道,在穿過一片山林后,動車又穿入了一個隧道。
在鐵道部門工作30多年的退休老干部巫阿民說,龍廈鐵路地處福建西南,施工地段多在低山丘陵、山間谷底,全線共有隧道22座,其中,象山隧道是華東第一長隧道,全長15.9公里,單線雙洞。現在穿過的就是這個隧道,仔細聽,聲音明顯和前面幾個隧道不同,較沉重些,因為這個隧道較長,回聲較難傳出去。
10時許,動車D6417順利抵達龍巖站。龍巖站的站臺上已搭好了即將舉行首發車的彩臺。
11時19分,伴隨著一聲笛鳴,“和諧號”D6417次列車緩緩駛出龍巖車站,龍廈鐵路首趟動車組正式開行,從龍巖出發,經過廈門,駛向福州。
動車啟動后,乘務員開始發放盒飯,一盒飯配一盒菜。眾人邊吃飯邊聊天,一餐飯還沒吃完,動車上的廣播就開始提示:“漳州站到了。”(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群 廖明生 蕭鎮平 白志強 文/圖)